正文 第69章 媽祖專題網站掃描(1 / 2)

林雙華 謝慧婷

發祥於福建莆田的媽祖信仰,原本隻是曆代船工、海員、旅客、商人和漁民共同信奉的神祇,經過一千多年的傳承,如今在全球擁有兩億多信眾。2009年9月底,“媽祖信俗”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之一。在這一“網”情深的網絡信息時代,網絡無疑已成為人們了解陌生事物的最重要渠道,輕按幾下鍵盤,想了解的種種盡在其中。有關媽祖的文化和相關知識,成了網民從互聯網爭相搜索的文化熱詞。

媽祖文化傳承千年,然而中國互聯網成立的曆史卻隻有短短十幾年,與厚重的媽祖信俗相比,互聯網顯得相當年輕。網絡具有得天獨厚的無地域性、無時間性、無容量限製等特點,正是網絡這個新興的傳播媒介,為媽祖文化的傳播和研究大開方便之門。僅輸入“媽祖”兩字,在Google上搜索就可以找到相關網頁781000個、圖片320000張、視頻10100個。

對媽祖文化的傳播作用中,網絡的功能讓人印象深刻。作為一種宗教信仰,媽祖文化資料的社會普及率比較低,通常在一家書店或音像店,你可能很難找到相關的資料。網絡則不同,我愛看戲,也對媽祖文化感興趣,必然想了解戲劇裏的媽祖形象。當我在網上輸入“媽祖”時,視頻裏有越劇、京劇以及電影《媽祖》和相關的動畫片、電視連續劇、紀錄片等,不僅十分便利。這要是在沒有網絡的時代,想收集這麼多音像資料可不那麼容易。電視裏播放的相關節目,如果你沒有踩點在電視機前候著也是看不著。網絡為我們存儲了眾多的資料,可以供大家直接在線觀看,也可以下載回家慢慢看,看到精彩處還可以重複看,不用為自己錯過某個精彩瞬間而遺憾。不僅如此,在看完相關資料之後,還可以拋磚引玉,發表自己的看法或者轉帖別人的精華,與人分享,與人交流。

網絡為我們提供搜索便利的同時,也給我們的閱讀增加負擔,網上充斥的同質化的內容以及魚龍混雜的資料,讓人眼花繚亂,甚至有些人會對“網海”望而生畏。一個具有權威和公信力的媽祖專題網站就顯得尤為重要。媽祖在網絡世界的“生活圈”可謂豐富多彩,吃穿住行無所不包。媽祖信仰作為宗教信仰的一種,現實生活中離不開朝拜,網絡世界也不落後,“在線朝拜”應運而生。如今,你隻要登陸莆田新聞網(www.ptxw.com)媽祖頻道,就可以在線朝拜;登陸湄洲媽祖祖廟網站(http://www.mzmz.org),就可以實現在線媽祖祈福、在線點光明燈。輕點鼠標,隨時隨地方便信眾表達樸素的願想,這在網絡時代成為了可能。

今天的互聯網,媽祖文化的傳播方式很多,私人的有博客、播客、微博、論壇和社區等,官方的則有專門的媽祖網站、媽祖頻道。私人多以見證者身份記錄所見所聞和一些奇聞異事,或是表達自己對媽祖精神的理解和感悟。官方的網站則不同,多是媽祖文化交流的最新動態以及民俗文獻資料,內容比較豐富,形式較為多樣,極具文獻價值,權威性也強,是媽祖文化傳播的網上主陣地。

放眼茫茫“網海”,專門的媽祖網站有湄洲媽祖祖廟網站(www.mzmz.org)、天下媽祖網(www.mazuworld.cm/index.html)、中華媽祖網(www.mazu.org)、鹿港天後宮(www.lugangmazu.org)、香港媽祖文化網(www.mazu.hk)、澳門中華媽祖基金會(www。a-ma。org.mo)、泉州天後宮網站(www.qzthg.com)等。其中,鹿港天後宮有繁體、簡體、日本語、英語幾種語種選擇,內容包含媽祖信仰、建築藝術、虛擬導覽、鹿港風情、香客大樓、進香之旅、交通指南等純靜態頁麵,網站建設目標明確,介紹媽祖文化立足鹿港天後宮,更像一張豐富的網絡名片。湄洲媽祖祖廟、泉州天後宮網站,雖與鹿港天後宮性質相同,但是辦網立意不同,這兩個網站除了對媽祖文化和本宮廟的介紹外,都設有和媽祖有關的最新動態信息。中華媽祖網於2001年創辦,網站的“自我介紹”是由媽祖虔誠弟子專業傳播媽祖精神,弘揚媽祖文化的公益性網站,下設媽祖文化、媽祖新聞、媽祖旅遊、世界媽祖、莆田風光、弟子許願、媽祖論壇、紀念品商城等八大類別。網站雖設有媽祖新聞版塊,但內容更新慢,截至撰寫本文的當下,最新更新的一條動態信息,時間還停留在2007年10月21日。澳門是唯一以媽祖命名的城市,“澳門中華媽祖基金會”網站的自我定位是“為進一步弘揚媽祖文化,將媽祖的傳統美德發揚光大,將這份不可割舍的媽祖情緣傳承下去,於1998年10月組織成立的一個以媽祖文化為核心的民間團體”。網站包含媽祖文化、關於本會、本會新聞、視頻專區、活動花絮等版塊,這些網站是較純粹的媽祖網站,具有一定的文獻價值,但受眾區域性比較強,影響力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