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六章 繼續工程教育提高了企業領導集團的決策水平和科技管理幹部隊伍的整體素質(1 / 1)

礦務局現任企業承包集團成員,大多數是1985年以後走上企業領導崗位的。1985年礦務局對國家實行經濟總承包,並實行了局、礦長負責製。由於堅持繼續X程教育,各級領導班子掌握了科學的決策方法,加強了民主管理,運用決策法,提高了重大決策的正確性和可行性,1985年,礦務局領導班子做出了建設現代化礦區的重大決策,經過三年奮鬥,建成了中國第一個現代化礦區,局屬四個建成了中國第一批現代化礦井。1989年,礦務局領導班子又做出了進行“第二次創業”,在本世紀末,把建成年產煤炭2000噸,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現代化礦區的重大決策,指引著企業向世界現代化的道路上前進。

由於堅持繼續工程教育,全局工程技術人員和管理幹部隊伍的整體素質得到了全麵提高。全局現有工程技術人員1300多名,管理幹部680餘名,其中有高級職稱137人,中級職稱416人,初級職稱600餘人,徹底改變了過去全局僅有兩名高級工程師,不到100名中級職稱的科技幹部的薄弱狀況。同時,還出現了一批全國,煤炭工業和省級優秀工程技術人員、專家和企業家。

繼續工程教育促進了煤炭企業科技進步繼續工程教育強化了全局管理幹部和工程技術人員“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觀念,推動了技術創新和新技術、新工藝的引進、推廣和應用。“七五”以來,全局完成大的技術革新項目464項(其中獲國家專利5項),其中有全國第一個研究成功綜合挖掘機配套動輸機,650型皮帶運輸機等,屬國家重大科研項目的116項,創造價值100萬元以上的28項,獲各種獎勵的33項,共創造價值700多萬元。同時還在礦務局《潞安科技》和省市以上刊物發表科技論文468篇。

繼續工程教育使我們礦務局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取得了新的嚐試和突破。1990年,在國家科委指導幫助下,我們編寫出版了中國企業科技進步案例第一冊《高效率》,係統地反映了礦務局現代化建設的理論和經驗。國務委員兼國家科委主任宋健同誌把經驗稱為“潞安模型”,認為走過的道路是中國煤炭工業發展的方向,並在全國工交戰線推廣。我們提出了采煤掘進、開拓、安全、機電、運輸、通風管理八個方麵的主導技術法,摸索出建設“四一型”礦井、實行合理集中生產的新路子,把礦區現代化推向新階段。

3.繼續工程教育促進了煤炭產量和勞動效率、經濟效益的提高

實踐證明,繼續工程教育是煤炭企業現化代的強大動力。為建設美好的明天,我們決心貫徹黨的十四大和八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精神,深化改革,使繼續工程教育更適應生產高效“四一型”礦井建設的需要,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需要,探索新的辦學路子,使之在質量、數量、結構和效益等方麵達到一個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