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七章 繼續工程教育與企業科技進步(2 / 3)

廣東郵電企業是一個擁有一百多億元固定資產、八萬六千多名職工的一個大型現代通信企業,是中國第三產業500強企業之一。無論通信能力、通信業務總量、通信業務收入,或是通信設備的先進性和通信網的科技含量,都處於國內的領先地位。一個以電話交換程控化、傳輸數字化、網路管理現代化、通信能力強、業務種類多、安全可靠、質量高的現代化通信網已具雛型。廣東郵電通信能有今天,除了改革開放的政策,各級政府的支持,走“借錢買雞,生蛋還錢”的負債經營之路外,更重要的是堅持一手抓通信建設,一手抓人才培養和職工隊伍建設,緊密圍繞通信企業的科技進步,大力開展科技人員的繼續教育,重視人才資源的開發,較好地處理了企業科技進步與科技人員繼續教育的關係。

改革開放前,由於曆史的原因,廣東通信業是十分落後的。全省城鄉電話不足二十萬線,都是三、四十年代的製式;長途電路不足八百條;業務收入不到七千萬元;各類專業技術人員隻有三千多名,占職工總數不到7%。

送到大學去進修程控電話交換原理半年,強化學習英語三個月,從中挑選一部分人再送到瑞典去進行高級培訓。回國後和瑞典專家共同安裝、調機測試,順利地開通了廣州深圳兩市的四萬門程控電話,並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也為我省培養了一批現代通信技術人才骨幹。如現任郵電管理局副局長兼總工程師崔勳同誌就是其中之一。從此,我們就在全省郵電係統廣泛開展程控電話課程的繼續教育,掀起一個依靠技術進步,學習新理論、新技術的熱潮。為迎接信息時代的到來,從1983年開始,我們對所有科技人才進行了電子計算機的普及教育,以適應企業的科技進步。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通信事業迅猛發展,新的通信技術設備不斷出現。如移動電話(俗名大哥大)、(無線電腦尋呼機)數字微波、光通信等等。為使廣大科技人員參加繼續教育,適應未來通信發展,省局領導站在戰略的高度上,於1987年,投資六百多萬元興建廣東郵電通信技術培訓中心,建有數字程控交換機、計算機、數字傳輸(數字微波、光端機)和語言教學等四個實驗室,建築麵積三千四百平方米,能同時容納二百人的學習。結合企業的科技進步,培訓中心主要任務是開展繼續工程教育、出國人員預培訓和大學畢業生崗前培訓,適應了廣東郵電通信業的大發展,並有力推動了企業的科技進步。同肘,也培訓了一大批能基本適應廣東郵電發展需要、門類較齊全的年齡結構趨於合理的專業技術人員隊伍,目前已有一萬五千多人,占職工總數的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