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九章 按企業需要自我設計、開展繼續教育(1 / 3)

十四大報告豐指出:要優化教育結構,大力加強基礎教育,積極發展職業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鼓勵自學成才。我廠用自學形式,開展繼續教育。

上海第四製藥廠已有125年曆史了。解放後,從一個小型製劑廠發展成為五個生產抗生素、半合成抗生素、化學合成藥、原料、粉針劑、膠囊為主的綜合性大型製藥廠,對人才要求是一個知識密集型單位。現在職工2300人。專業技術人員434人,占全廠職工18.42%,其中工程類技術人員399人,占全廠專業人員91.94%,高級職稱31人,中級職稱88人,初級職稱238人。中高級技術人員中50歲以上的有62人,占全廠中、高級技術人員52%,“八五”期間陸續退休。當前,藥品生產市場競爭激烈,效益好壞,人才是關鍵。麵臨我廠人才斷層的現狀,為加快培訓中青年科技人員,是十分緊迫時問題。在考慮如何培養骨幹人才時,發現二個問題較難解決,第一,中青年技術骨幹很多在生產第一線工作,脫產培訓較困難;第二,技術人員專業麵廣,崗位較多,很難集中統一模式進行培訓。麵臨這樣二個難題,我廠設想按企業需要《自我設計開展繼續教育》。第一批從1990年-1991年挑選四名中青年科技人員進行試點,現在基本結束,取得了一定的經濟效益。

典型享例:桂曉琳女1983年畢業於華東化工學院生物工程專業,現為三車間提煉工藝員,通過一年努力,她對老產品卡那黴素生產現場加強了管理,總收率比1990年提高了2%,新產品核糖黴素與1988年相比,收率從44%提高到56%,成本下降170.15元/10億,創造出了經濟效益,被評為1990年局級“三八”紅旗手,晉升為工程師。

其他二位同誌也取得了良好的成績,如中心試驗室研究“西索米星”新抗生素提取工藝,是國家醫藥管理局“七五”攻關重點項目的新抗生素,也通過了評估。

質監科林少參加了質監科動物房改造,挑起了質監科藥理負責人的重擔。以上四位同誌所以能取得顯著效果,正是因為我們采取了按照企業需要《自我設計開展繼續教育》,打破常規采取特殊的政策、特殊方法進行培養,是繼續教育的成果。

第一批學員已基本達到了預期的目標,體現了生產過程中展開專項科技活動的成效,同時提高了個人技術水平,又對生產做出了貢獻的雙收獲,嚐到了甜頭。

1992年擴大了專業,有合成、半合成、抗生素、設計、計量、分析、動力等專業,選拔12名學員,並擴大了車間與部門,有動力、設計、中心試被室、計量科、質監科等車間、部門,開展了第二批試行工作。在第一批學員中選拔了一名學員作為跟蹤考核對象,更深一層繼續培養;其他三名學員由車間、部門結合課題,開展普及提高講座等形式繼續參加。隨著自我設計、自我進修不斷擴大與推廣,燦爛的繼續教育之花必將結出人才輩出的碩果,具體做法:

一、如何選擇學科、專業導師與培養對象

繼續教育領導小組技術人員逐個分析,根據以下要求選擇對象:

抓住重點:技術人員中專業較多,崗位較多,選擇主幹專業直接影響經濟效益的崗位。選了抗生素、半合成抗生素、藥物合成、分析等專業,選了管理型、生產型、設計型、科研型等的類型人才。

培養對象要求:

年齡:中青年科技人員;

政治素質:注重職業道德;

強烈事業心:對業務有進取性,激勵性,能嚴格要求自己;

業務能力:大專以上學曆,有業務工作實際能力,有創造性,外語有一定水平。

導師要求:本廠、本專業老一輩工程技術人員。各專業學科帶頭人;

高級工程師與總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