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滋補中藥的分類(1 / 3)

中藥學將能夠補益人體正氣、改善髒腑功能、提高機體抗病能力、增強體質,治療虛證的藥物,稱為補虛藥或補益藥,即通常所說的滋補中藥,並將其分為補氣藥、補血藥、補陰藥及補陽藥四大類。

補氣藥 可增強人體的功能活動能力,尤其對脾、肺兩髒的生理功能具有顯著的滋補強壯功效,因此多用於治療脾氣虛弱或肺氣虛弱等證。

“脾為後天之本”,是“氣血生化之源”,周身的氣血都有賴於脾氣運化而生成,脾氣不足,則運化無力,生化無源,通常表現為四肢無力,精神疲倦,食欲不振,腹脹便溏,甚至髒器下垂等症狀。

肺氣不足者,多表現為少氣懶言、動則氣喘、易出虛汗等症狀。

對於脾、肺虛弱者,可選用人參、西洋參、黨參、太子參、黃芪、白術、靈芝、甘草、大棗、山藥、白扁豆、蜂蜜等進行滋補。

補血藥 可滋補陰血,促進心、肝、脾、腎諸髒功能以滋生血液。

中醫認為“心主血脈”,“肝藏血”,“脾統血”,“腎藏精”,“精血同源”,因此,心、肝、脾、腎諸髒的功能是否良好均與血液能夠正常生成有關。

血虛者多表現為麵色、唇色、指甲等顏色異常,此外,還常伴有失眠健忘、多夢易驚等症狀,宜用當歸、熟地、何首烏、阿膠、龍眼肉等補血藥進行滋補。

補陰藥 生津潤燥、滋養陰液,尤其對肝、腎兩髒有較強滋陰作用。

陰虛者多表現為虛火妄動、手足心熱、口燥咽幹、陰液不足、大便幹燥等,可選用補陰藥進行滋養,如沙參、天冬、麥冬、百合、枸杞子、玉竹、石斛、黃精、桑葚、女貞子、墨旱蓮、龜板、鱉甲、黑芝麻等。

補陽藥 扶助人體陽氣,促進機體氣化功能,尤其對腎陽不足有顯著的增強效果。

腎陽是人體陽氣的根本,全身各髒腑器官的陽氣均有賴於腎陽的溫煦和鼓舞。

腎陽虛,則會出現畏寒怕冷、四肢不溫及性功能減退等,可選用補陽藥進行滋補,如鹿茸、冬蟲夏草、巴戟天、淫羊藿、紫河車、肉蓯蓉、鎖陽、黃狗腎、仙茅、杜仲、續斷、狗脊、骨碎補、沙苑子、菟絲子、韭菜子、補骨脂、益智仁、葫蘆巴、陽起石、蛤蚧、胡桃仁等。

煎藥服藥方法

中藥的煎服方法多種多樣,要據病情和藥性來決定,煎服的方法是否恰當與藥效的發揮和療效有一定關係。因此,一定要掌握正確的煎服方法。

一、煎藥法

1.容器:煎藥的容器最好選用陶砂罐,也可以用不鏽鋼容器代替,但不可用銅、鐵、鋁等器皿,以免發生化學反應,影響藥效。

2.用水:城市居民可以使用自來水,也可用礦泉水、純淨水或者幹淨的溪水,但是不能用熱水浸泡中藥,這是因為熱水浸泡後,在藥的表麵會生成一層膜而影響有效成分的煎出;水的多少以浸過藥料上3厘米為宜,不可過多(過多喝苦藥傷胃),也不可過少(過少影響藥效煎出)。

3.洗淨:中藥大多以植物為主,多是從山上或園裏拔出後曬幹而成,難免有砂土雜質,因此,在煎前要選擇一下,如蟬衣、地龍砂土較多,應該先另洗;有的藥物,如枸杞子、豆類等,最好是將藥物放在水中淘洗一下過濾後泡上半小時後煎為好。

4.火候:在煎製過程中,一般中藥以小火保持沸騰即可,但滋補中藥多應以文火為主,煎開後30~40分鍾關掉;而外感中藥則以武火急煎,開後10分鍾即可。現代家庭煎藥多用煤氣或者電爐,煤氣煎藥應該小火多煎些時間,電爐煎藥一般在開後就可關掉,讓餘火慢慢煎出中藥。

5.時間:對於一般中藥煎30分鍾就可以;解表藥隻要開後煎10分鍾就可以;而滋補中藥可用文火慢煎,開40分鍾後關掉;礦物、介殼類、有毒中藥可以多煎一些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