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鼠李科植物酸棗的成熟幹燥種子。早在《神農本草經》就有記載,並被列為中品,1990年又被收錄於《藥典》。
性味歸經
性平,味甘;入心、脾、肝、膽經。
功能主治
斂氣安神,和胃運脾,養肝斂汗。主治自汗盜汗,以及心肝血虛所致的心煩不安、心悸怔忡、失眠多夢等症。
用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6~15克;或入丸、散。
品質鑒定
藥材以粒大、飽滿、外皮紫紅色、無核殼者為佳。
保存
置於陰涼幹燥處密封保存,注意防蛀。
養生禁忌
凡有實邪鬱火及患有滑泄症者慎服。
中藥配伍宜忌
與柏子仁配伍,增強安神定誌、養心益肝之功;
與龍眼肉,二藥相使為用,倍增其補益心脾、安神益智、養血合營之功;
與遠誌配伍,兩藥共用,可增強養心安神作用,且開心鬱、通心竅。
藥膳養生方
菜品:柏子仁酸棗仁燉豬心
原料:柏子仁、酸棗仁各10~15克,豬心1隻。
做法:柏子仁、酸棗仁分別洗淨,豬心用清水反複泡洗。將柏子仁、酸棗仁置於豬心內,隔水燉熟即可。
特色:用於氣血虧虛所致的心悸、失眠、健忘等,或用於肺心痛者的日常膳食。
湯品:酸棗仁夏枯草瘦肉湯
原料:豬瘦肉250克,夏枯草、酸棗仁、花生仁各30克,紅棗(去核)4枚。
做法:夏枯草去雜,洗淨;酸棗仁、花生仁、紅棗分別洗淨;豬瘦肉洗淨,切塊。將全部原料放入鍋內,加入適量清水,旺火煮沸,改小火再煮2小時,調味即可。
用法:隨量食肉飲湯。
特色:養心安神。清熱除煩,適用於心陰虛肝陽亢盛所致心悸、失眠、煩躁、眩暈、頭痛、眼花、目赤、舌紅、脈弦數等。
酒品:酸棗仁酒
原料:酸棗仁、黃芪、赤茯苓、羚羊角屑、五加皮各15克,幹葡萄、大麻仁、牛膝各25克,天冬、防風、獨活、桂心各10克,酒1500克。
做法:將上述各藥研碎,裝入絹袋紮好,放入酒中浸泡7天即可。
用法:餐前,隨量飲用。
特色:本品有利濕之功效,可光澤肌膚、潤養髒腑,尤其可以治療腳氣疼痛。
茶品:酸棗仁茶
原料:酸棗仁15克,茯苓6克,知母6克,川芎6克,甘草3克。
做法:將上述所有藥物研成粗末,加入適量水,煎取汁液即可。
用法:每日1劑,不拘時代茶頻飲。
特色:安神養血、除煩清熱。適用於肝血不足、陰虛火旺所致之失眠、心煩不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