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武義縣的農業結構存在單一化特點,以種植水稻等糧食作物為主,農業生產水平不高。2000年9月,縣委、縣政府根據各個地方的自然、地理環境優勢,為進一步培育農業主導產業,加快農業結構調整,加快區域特色農業發展,武義縣提出了用2~3年時間建設優質米、名優茶、有機茶、高山蔬菜、茭白等十二條規模化、區域化特色農業產業帶,著力形成一村一品、一鄉一品、幾鄉一品的區域特色農業發展新格局,努力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的發展目標。近幾年,農業區域特色和主導產業已經形成。在十二條特色產業帶建設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實施扶優扶強的非均衡發展戰略,重點培育優勢農產品和優勢產區,提高武義縣農業的國際國內競爭力和生產力水平,促進新階段農業發展。現在,農業生產空間大大拓寬,生產作物多樣化,從較單一的糧食生產擴大到了茶葉、高山蔬菜、食用菌、水果、食用筍、蠶桑等經濟特產生產和土雞、豬、奶牛、魚等養殖。糧經比例從1995年的73:27調整到了2003年的59:41,茶葉、蔬菜、畜牧業的產值分別接近或超過了糧食作物的產值。
通過培育十二條特色農業產業帶,武義農業的結構得到了優化調整。同時,有利於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增加農民收入,加快現代農業的建設進程。
2.科技興農戰略,加快名特優產品的開發
當今社會,知識就是財富,不論是農業、工業,還是其他產業的發展都離不開科學技術的指導。農業的生產發展再也不能僅僅依靠一把鋤頭、一頭牛等簡單的生產工具來提高農業產量,也不能依靠幾千年來農民麵朝黃土背朝天的勞作方式來獲得足夠的農業作物。惟有掌握了先進的科學技術,才能在農業生產上擺脫過去完全“靠天吃飯”的境地。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武義縣十分重視科技進步和技術推廣,走科技興農之路,積極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高效農業轉變。為解決農業發展的技術瓶頸,先後聘請了中科院、中茶所、省農科院、浙江大學等一批院士、教授、專家進行專門指導,還引進了一大批科技含量較高的項目和新品種,開發了一批名特優新農產品,大大增強了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在茶葉生產方麵,大力引進和推廣了迎霜等優質茶葉,加強了老茶園改造,2002年被評為浙江省茶樹良種化先進縣。為解決本地三係雜交早稻存在的當家組合生育期偏長、米質偏差、抗性退化等問題,在袁隆平院士的大力支持下,武義從湖南雜優中心和安江農校引入了香兩優68、八兩優100新組合。該項目榮獲浙江省農業豐收獎。可以說,緊緊依靠科學技術來推動農業發展是武義農業生產取得成功的一大經驗。
3.名牌優勢戰略,加快爭創農產品品牌
在農業生產方麵,一是要追求農產品的產量,二是追求農產品的質量。在發展區域特色農業中,武義縣改變了過去農產品生產重產量忽視質量的做法,十分重視產品質量,努力開創名牌。如發展有機茶,采取了在保證質量的基礎上,依靠名牌優勢戰略來取勝。具體做法是:嚴格保護基地的生態環境,大力引進推廣茶樹良種,采用國外先進加工設備,聘請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專家的指導,積極尋求國家和國際有機食品認證中心專家的認證。同時,製訂了《武義縣有機茶地方標準》、《武義縣有機茶、無公害茶管理辦法》,各有機茶生產企業簽訂了《有機茶生產企業自律公約》,對全縣有機茶加工廠進行了優化改造,整個過程都貫穿了以質量取勝的思想。通過引進良種,提高加工工藝水平,實施標準化生產,加強市場營銷,開發了“武陽春雨”“金山翠劍”“田歌”等一大批名牌農產品,大大拓展了農產品的市場空間。
4.組織創新戰略,加快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
發展區域特色農業的另一個戰略就是組織創新戰略。一是積極發揮龍頭帶動作用,突破產業發展瓶頸。通過積極培育扶持龍頭企業、經濟合作組織、中介協會的發展,大力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極大增強了農業產業的拓展能力和活力,促進了優勢特色產業做大做強。新洲製茶公司、更香茶業公司等以“公司+農戶+基地”的形式,實行產加銷一體化發展,帶動了周邊地區茶農的增收。金星食用菌研究所開發了“武香一號”高溫香菇等新品種,並與眾多農戶簽定了出口香菇和巴西菇的收購合同,全縣60%的出口菇經其對外銷售。全縣至今已有27家農業龍頭企業、16個農業專業協會。通過農業龍頭企業的帶動,促進了武義縣農業從傳統的單一農業生產拓展到農業產前、產後相關領域,拉長了產業鏈,實現了貿工農一體化、產供銷一條龍發展,拓展了農業產業的發展空間,增加了農業的盈利空間。
二是開創農業股份合作社組織,調動農民的積極性。把股份製引入農業,還沒有先例,武義縣從1991年開始進行試點,探索農業股份合作製的道路。決定引入股份製,是因為農村推行承包責任製之後,開發農業碰到了一些矛盾,如承包到戶與集體開發的矛盾;小塊承包與規模經營的矛盾等等,為解決這些矛盾,武義縣確定了“統一規劃,聯營入股,規模經營,比例分成”的政策,采取了“集體所有、分戶承包”和“集體經營、專業隊承包”的經營方式,引進股份製開發農業。其主要做法有以下幾種:土地入股、勞力入股、資金入股、技術參股等。事實證明,把股份製引入開發農業是實行農村聯產承包責任製後,進一步調動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發展社會生產力的又一種好形式。把股份製引入開發農業,使農民加快了致富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