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協調:人與自然平衡的武義(8)(3 / 3)

五、蛟龍效應:龍頭企業的脫穎而出

產業的提升與發展,離不開優勢龍頭企業的帶動。在窪地效應和鯰魚效應的推動下,武義一大批“小巨人企業”脫穎而出,成為產業發展的龍頭企業。在此基礎上,武義進一步采取措施,加大對優勢企業的扶持力度。這些企業的發展壯大,又孵化出了一大批相關的中小企業,促進了本地中小企業擴大規模、提升檔次和相應產業的迅速集聚,帶動了整個工業經濟和園區建設的快速發展,形成了“蛟龍效應”。

浙江三美化工有限公司和浙江宏馬銅業有限公司作為武義化工和冶金方麵的龍頭企業,近幾年來憑借工業園區迅速發展的東風,不斷擴大生產規模,提高產品質量,不少產品產銷量已經在國內產業界居於領先地位,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武義縣本土企業家胡榮達,原來從事瑩石采選加工。1999年,依托本地得天獨厚的瑩石資源優勢,胡榮達創辦了浙江三美化工有限公司,采用國內先進的工藝技術裝備,憑借成熟的現代企業管理製度和企業經營理念進軍氟化工生產領域。由於以人為本,注重科技,嚴格管理、誠信經營,企業發展實現良性循環,“十五”期間以年均增長100%的速度發展,被同行譽為氟化行業的“黑馬”。目前,公司HCFC-141b(二氯一氟乙烷)和AHF(無水氟化氫)的生產能力及銷量分別列全國同行業的第一位和第二位。產品銷往國內三十個省市和日、韓國等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2005年,公司產值達6.2億元,銷售收入達6.1億元,自營出口創彙2700多萬美元,上繳國家稅5116萬元,員工年平均收入2萬多元,在武義縣民營企業的“龍虎榜”中獨占鼇頭。

在武義“窪地效應”的吸引下,永康老板應宏標於1998年投資4000多萬元,在武義桐琴鳳凰山工業園區,創辦了浙江宏馬銅業有限公司。伴隨著武義經濟的不斷發展,宏馬銅業有限公司不斷實現著自身的擴展完善,從早期單一從事銅材加工到進入金融擔保、汽車銷售和房地產等領域,成為武義的一大龍頭企業。2003年5月成立武義宏馬中信擔保有限公司;2003年6月成立武義宏馬置業有限公司;2004年4月成立武義宏馬汽車銷售有限公司。截至2004年底,應宏標的宏馬集團已位居國內銅材產業界的前列,總資產達到5億元。2004年,浙江武義宏馬置業有限公司斥資2.5億元興建宏馬?時代廣場。該工程占地總麵積1.4萬平方米,總建築麵積7萬平方米,集時尚購物、商務辦公、上流會所、高檔住宅為一體,成為武義標誌性的商業中心。其優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經營配套、科學合理的規劃設計得到投資者的廣泛認同,並創下開盤兩天,一期住宅銷售即告售磬的武義樓市記錄。“宏馬”實業在武義發展蒸蒸日上,2005年,“宏馬銅業”、“宏馬置業”雙雙榮登武義縣納稅大戶行列。

“蛟龍效應”的出現,使得武義的龍頭企業脫穎而出,以保康公司、中潤公司為龍頭的金屬製品業,以恒友、工力等企業為龍頭的通用設備製造業,張氏包裝為龍頭的印刷業,以釣魚撲克為龍頭的文教用品業等優勢產業迅速崛起,成為武義工業發展的強勁動力。

窪地效應、鯰魚效應、蛟龍效應,使武義工業經濟快速實現了量的擴張和質的提高。2005年,武義規模工業總產值達到9548億元,同比增長30.4%,增速名列金華市前茅。規模以上工業經濟在全部工業總產值中的比重達到72.0%,比上年提高2.4個百分點。到2005年底,全縣累計進區企業977家。規模型工業的出現,使武義工業經濟增展的極點向龍頭企業轉移。2005年武義規模以上工業經濟中,特色產業占了758%的份額,5000萬元以上的企業占了559%的份額。一批“小巨人”企業迅速湧現,全縣銷售產值超億元的工業企業2005年達23家,其中位居第一位的三美化工公司實現產值6.2億元。另有產值在5000萬元以上的企業43家,3000萬元以上的企業80家,規模以上企業已達341家。2005年納稅額超百萬元的企業達到76家,一大批新進區企業發展勢頭強勁,令人刮目相看。

六、三大戰略:向思路要出路

發展戰略是否符合實際,是否符合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將直接影響一個地方經濟社會能否持續、快速、健康的發展。因此,發展戰略是對一個地方經濟發展具有全局性和曆史性發展的客觀規律。

1.“三大戰略、三個接軌、三大布局”進一步理清發展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