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協調:人與自然平衡的武義(13)(2 / 3)

筆者離開武義20餘年,今非昔比,不敢相信這就是20多年前的武義。在這次對武義新農村建設的調查中,筆者不斷地搜索記憶,尋找老武義的蹤跡,後來在縣外宣辦章軍主任的幫助下,在紅羽照相館郎一剛手中找到了他1973年和1983年拍攝的武義縣城全景照片。

看到這張放大到1.5米長的1973年的武義縣城全景圖,心中無限地感慨,勾起了筆者對武義的曆史記憶。

1.20世紀60年代的武義壺山鎮

在筆者的記憶中,1965年8月,筆者剛分配到武義,從杭州省人事廳拿了報到證,坐了五六個小時的火車到了金華,又坐了近2個小時的汽車到了武義。當時,在鄉村沙石公路上奔走的汽車,顛顛簸簸,搖搖晃晃地把筆者拉到了當時被稱為壺山鎮的武義縣城,短短的一個多月,命運就把筆者從武漢分到了杭州,又從杭州分到了聽都沒有聽說過的武義,仿佛穿過了時空,回到了“風物是秦餘”的時代。

確實20世紀60年代中期的武義,雖然地處僻遠,交通不便,但小小的不足萬人的縣城,一條青石板與鵝卵石鋪成的不到2裏的壺山上、下街,以及若幹完全用鵝卵石鋪成的小巷構成了武義縣城的街道格局,顯得鄉土味極濃。如果保留到今天,一定會讓一些古城發燒友驚訝起來:啊!還有這麼美的縣城!那時,筆者在壺山街上行走,街路上雖有自行車駛過,但更多的是農民的手推車不停地吱吱而過,時不時還有耕牛慢吞吞地在街上行走,街上當然也就留下了一堆堆的牛糞。記得筆者剛學會騎自行車上街時,一不小心被圓不溜瞅的鵝卵石弄摔倒了,不僅撞倒了農民賣棗子的小攤,弄得棗子滾了一地,一隻手還插進了牛糞堆。當我急忙爬起來想去幫攤主撿棗子時,嚇得攤主忙說:“不要你撿了,你那滿手的牛糞把我的棗子弄得更髒了,誰敢吃啊!”這事使筆者對武義的鵝卵石路有了更切身的領教。但憑心而論那時武義縣城雖土,但每天早上到武義一中去上班時,隻見溪埠頭上洗衣的洗衣,洗菜的洗菜,起早點挑兩擔水倒入水缸,就可以用來燒飯、燒水、燒菜了,水質之好是現在人所不敢想的。盛夏之季,人們隻要走幾步路,就可以到一中大操場邊的西寺溪水裏去洗澡,那真是一件十分愜意的事。想想這一切,回味起來真是一派鄉間恬靜的生活圖景。

2.20世紀70年代的武義壺山

隨著20世紀60年代末武義第一輪工業化的興起,特別是在壺山西邊牛尾巴上山建起了有機化工廠,使美麗的熟溪水不斷受到汙染,西寺溪的水也逐漸少了,枯竭了,而曾經穿過西門城腳流往縣後畈的溪水最後終於在20世紀70年代初斷流了。隨後武義的青石板鵝卵石路也就被水泥路替代了,現在看到郎一剛1973年拍的武主全景圖就是這個時代前後的真實記錄。

1973年郎一剛拍的這張武義全景圖,是站在熟溪南邊的郎梅山,對著壺山拍的,照片右邊一片民居就是當時的溪南灘大隊;中間是熟溪水穿越而過,右邊熟溪水上的橋就是聞名江南的熟溪橋;熟溪北岸高聳的煙囪就是1944抗日戰爭時期侵入武義的日本鬼子開設的電廠留下的標記;向左沿溪而上的水塔是酒廠所在地,從此一直向上遊走去,沿溪一帶都是金星大隊居住的南門和小南門,接下去就是南豐大隊所居的永豐門;左邊比較新的三層樓房(圍牆遮了一層)的一大片地方是武義一中;最左邊圍牆圍起來的房子大概是南豐大隊的加工廠,這一群房子對麵就是食品公司的生豬倉庫,以及壺山鎮尾——西門頭。

縣城遠方的山峰,右為塔山和北嶺,隱約可見發寶象龍塔,塔的後麵就是當時武義最大的工廠——武義棉紡廠;向左邊看去,一直到最高峰,這就是武義人的祖山——壺山,上山的蜿蜒小路依稀可見;再往左看,遠遠的牛尾巴山上的水塔就是有機化工廠了。

從照片上看,老武義就是這樣。那麼,武義街上如何呢?雖說武義上下壺山一條街,曆史上武義曾有城牆,西門早已不見,但西門頭嶺一直是城西的地標,東邊一直到東門。舊俗武義端午推龍舟,就起西門的城隍廟,一直推到東門下熟溪,走的就是這一條街。

從西門頭向下走,沿途有一中操場,生豬倉庫;過西寺巷就是縣食品廠,武義一中,快到橫街時又有壺山小學和壺山幼兒園,橫街口有一安徽人開的水果店,又有一武義副食品公司開設的橫街口小酒店,酒店對麵是上街唯一的一家餐館,從早到晚都賣麥餅、鮮肉包子、豆腐丸子、餛飩、糯米粽、豆漿,以及光麵和肉絲麵,筆者記憶最深的是1角錢一碗的光麵和5分錢1個的豆沙粽,前者可充饑,後者香又甜,偶而奢侈一下就吃一碗2角的肉絲麵;再往下走就是中醫院、人民銀行、食品公司和副食品公司,過了狹狹的朱何巷就是百貨公司,對麵是新華書店,這個地方就是武義縣城的中心——五聖堂弄,向北就是郵局、五金公司、百貨公司的批發部、消防隊、搬運公司、汽車站;再往北就是縣後畈的大片農田,上了北嶺過了北嶺洞就是北缸窯了。向東沿壺山下街走去,就是酒廠、縣委、縣政府,接下去就是縣財政局、壺山派出所、戲院、豆腐廠、糧食局、農資公司等單位;從壺山上街一直到壺山下街,除上述企業單位以外,其間夾雜著許多大大小小的小作坊,有賣瓷器的,有賣鐵器農具的,有打銅壺的,有賣酥餅的,有賣衣服、鞋子的,五花八門,不一而足。到了公路邊(今溫泉路)向南走就是醫院、農機廠、布廠、電廠,土產等公司的倉庫,以及熟溪橋;再向南就是通經永康和新宅的公路了。向東走是熟溪小學,下王宅大隊,這一帶幾乎全是農民的民居,一直到鳴陽樓,再下去就是東門,出了東門就是田畈了;再走5裏路就到了程王處大隊,即現在的武義火車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