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加快以“農家樂”為重點的農村第三產業發展。充分發揮溫泉休閑養生、古建築、古生態和佘族風情等特色旅遊優勢,依托“一泉一山一鎮兩村”的旅遊發展格局,通過政府引導和扶持,鼓勵村集體和農民個人積極發展以“農家樂”休閑旅遊業。鼓勵企業和個人開展“農家樂”旅遊推介、客源集散、經營指導、技術培訓等有償服務,培育一批“農家樂”龍頭企業和經紀人。切實改善“農家樂”旅遊點的硬件設施,規範行業行為,提高服務水平,有效增加農民收入。
(5)發展壯大來料加工業。加強經紀人隊伍建設,鼓勵各類人才積極參與來料加工或創辦加工型生產企業。加大經紀人培訓力度,強化安全生產和誠信經營意識,不斷提高經紀人素質,規範經紀人行為。進一步扶持壯大來料加工龍頭企業,促進集約化、規模化加工基地的發展,逐步培育特色產品加工基地。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優化服務環境,對加工企業在供電、用地、運輸等方麵給予優惠和補助。
(6)加強農村信息化建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成果改造傳統農業,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加快農村寬帶、電信、電視、廣播等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落實好“農民信箱工程”。強化麵向農村的信息服務,提高信息入戶率。用信息化帶動農業現代化,推動農業生產、加工、流通和農業管理領域的信息技術應用。
3.大力實施村莊整治工程和生態縣建設,建設農村新社區
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為目標,以村莊整治和生態創建工作為龍頭,加強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努力建設農村新社區。全麵加強村莊規劃建設工作。著眼於統籌城鄉規劃和建設及人口布局,突出地方特色,因地製宜完成行政村村莊規劃編製工作。進一步提升整治建設水平。堅持村莊整治和農村危房空房整治、生態村建設相結合,推進“改路、改水、改廁、改房”,加快中心村和鄉鎮所在地村的示範整治建設。推進農村垃圾集中收集運輸處理,大力推廣應用垃圾無害化處理、生活生產汙水淨化治理的新技術和新方法,全麵落實環境衛生長效管理機製。加快農村電氣化事業發展。以爭創全國新農村電氣化示範縣為目標,“十一五”期間投入1.8億元,大力實施“新農村、新電力、新服務”農電發展戰略,全麵提高農村電氣化水平。進一步加強鄉村康莊工程、農民飲水工程、清水河道工程、綠色生態家園等係列工程建設。
4.大力實施“農民素質提升”工程,培養造就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高素質的新型農民
要按照促進鄉風文明,培育現代農民的目標,針對農村農民的實際,加大培訓教育和示範引導力度,著力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要提高農民思想道德素質。高度重視農村思想政治教育陣地建設。廣泛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堅持不懈地開展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倡導關心公益、懲惡揚善的社會風尚,營造誠信友愛、諒解寬容的人際關係,建設團結互助、和衷共濟的社會氛圍。要提高農民科學文化素質。充分利用鄉鎮、社區等教育網點及現代遠程教育網絡,積極構建集科普教育、文化娛樂、信息服務於一體的農民學習平台。廣泛開展適合農民、寓教於樂的群眾文化活動,豐富農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不斷提高農民審美情趣和文化素養。要提高農民創業就業素質。加快建立上下聯運、條塊結合的農民培訓體係,采取訂單培訓、定向培訓、委托培訓等多種方式,繼續抓好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和被征地農民、下山移民、農村後備勞動力等轉移就業技能培訓。要提高農民現代文明素質。以創建文明村鎮為載體,“百家文明單位結百村活動”為抓手,廣泛開展現代文明養成教育,自覺養成現代文明生活習慣。
5.大力實施農村社會事業發展,提高農村公共事業綜合水平
進一步加大農村社會公共事業的投入,建立有利於統籌城鄉發展,有利於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的長效機製,以建設“文化先進縣”、“科技強縣”“教育強縣”、“衛生強縣”“體育強縣”為重點,大力發展農村社會事業。加強農村文化建設。推進“東海明珠”工程和農村宣傳文化陣地“四個一”工程建設,加快構建縣、鄉、村三級公共文化服務體係。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和群眾性文藝活動。全麵提高農村義務教育水平。鞏固教育強縣創建成果,加大農村教育投入,進一步改善農村辦學條件,促進教育均衡、協調、優質發展。深入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四項工程”。建立有效的教育資助體係,加大城鎮教師支援農村教育的力度。認真落實義務教育階段全部免除學雜費的政策。積極發展農村衛生事業。健全農村公共衛生三級服務網絡。全麵實施“農民健康工程”,完善合作醫療衛生保障製度,穩步實施門診醫療費報銷製度,推進農民健康體檢。加強農村消費安全建設。積極實施“千鎮連鎖超市”工程、“萬村放心店”工程。以消費者普遍關注的食品安全為重點,健全農村商品流通體係,加快推進農村流通領域商品準入製建設,進一步健全農村消費維權監督網絡,切實維護農村消費者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