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大力實施農村社會保障工程,做到弱有所助、貧有所濟
以推進“新五保”工程為重點,進一步提高農村社會保障水平。探索建立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製度,逐步完善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製度和以大病統籌為主的農村新型合作醫療製度。加強農村困難群眾的醫療救助,繼續實施農村“五保”對象集中供養,積極發展慈善事業和社會福利事業。進一步完善城鄉最低生活保障製度,建立最低生活保障標準自然增長的體製,擴大縣域社會保障的覆蓋麵,做到應保盡保。建立健全教育救助製度,切實保障農村貧困家庭子女入學。實施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製度。建立健全農村法律援助工作體係,做到應援盡援。
7.大力實施欠發達鄉鎮奔小康工程,加快南部地區發展步伐
以欠發達鄉鎮奔小康工程和結對幫扶工程為載體,開展發達鎮(街道)與欠發達鄉鎮結對幫扶,使發達鄉鎮的工業發展優勢、勞動力優勢緊密結合,把南部地區建設成綠色農產品生產基地、來料加工基地、農村勞動力輸出基地、旅遊觀光勝地和綠色生態屏障。充分發揮南部山區的生態資源優勢,做大有機茶、宣蓮、高山蔬菜等綠色農產品的基地規模。依托牛頭山國家森林公園和佘族文化,加快南部地區休閑觀光特色旅遊業的發展。繼續抓好下山脫貧。加大工作力度,完善政策措施,實施下山脫貧攻堅,引導山區農民向中心鎮村集聚。結合農民技能培訓,大力發展來料加工業。建立完善來料加工優惠政策,努力建立來料加工集散基地。落實“一戶一策一幹部”的貧困戶幫持措施,加快貧困戶脫貧致富奔小康步伐。積極倡導“一企一村”結對幫扶活動,廣泛動員民營企業等社會各界力量參與扶貧開發。
8.大力實施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工程,促進農村社會和諧平安
(1)不斷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力、凝聚力和創造力。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堅強的政治和組織保障。結合農村實際,以“三級聯創”和“先鋒工程”建設為抓手,緊緊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這個主題,深入開展保持農村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進一步加大財政投入,規範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加大農村黨員幹部教育培訓力度,健全關愛基層、落實“三真”長效製度,規範幹部實績評價和獎懲工作機製,切實提高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水平。
(2)積極穩妥有序地推進基層民主政治建設。按照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的要求,健全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製。進一步推進和完善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的製度化、規範化和程序化。進一步完善村務監督製度、村務管理製度和村民“一事一議”製度,讓農民群眾真正享有知情權、參與權、管理權和監督權。進一步明確村黨組織、村民委員會、村監委會、村民代表會議之間的關係,切實推進以村黨組織為核心的村級組織配套建設。
(3)加強農村普法教育。各種開展創建“平安武義”,以建設“法治武義”和爭創“優良村(居)”為載體,全麵開展平安村(居)創建活動。做好“五五”普法工作,引導農民牢固樹立法製觀念,增強農民依法維護權益的能力和履行義務的自覺性。加強農村治保、調解等綜治組織建設妥善處理農村各種矛盾,創造農村安定祥和、農民安居樂業的社會環境。
正如縣委主管農業的陳增加副書記在接受筆者的采訪時所說:
我在主管農業工作中,特別是在“三農”工作方麵,主要是抓好了發展高效生態農業、村莊整治、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下山脫貧、新型農村保障體係建設、計劃生育等工作。用科學的發展觀指導“三農”工作,按照“提高農民、轉移農民、富裕農民、保障農民”的工作思路,牽頭製定出台了一係列有關新農村建設和扶持“三農”的政策文件,為“三農”工作的發展創造了更好的政策環境,進一步完善了“三農”工作機製,使“三農”工作地位更突出、重點更明確、計劃更有序、扶持更有力。
六、“有限”政府:新農村建設中社會控製機製的重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