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章 藏富:富民與強縣(3)(3 / 3)

2002年我們把桐琴鎮定為工貿型園林城鎮,我們從整個原來是三平方公裏,拓展為15平方公裏,這幾年是來整個武義的變化都是非常大的。那麼這個規劃完成以後呢,我們第一步走是2003年,我們啟動了舊城改造與新區建設相結合,使工業園區與城鎮建設相配套,所以我們規劃的工業園區要麼在中心村旁邊,要麼在鎮旁邊,使工業區作為一個新城區來拓展。同時也采取公司化經營,業主化開發的這樣一種模式,這麼搞城鎮建設。2003年一次拆遷占地0.51萬畝老區最髒亂差的地區,這是桐琴這十幾年,人代會上提案最集中的問題,但是桐琴一直沒有啟動。為的是時機成熟了我們再因勢利導,然後2002、2003年的拆遷,我們拆了55萬平米,建立了一個小廣場小公園,這個讓那些老人很高興。我拆遷的時候一些老人還當麵罵我的,說這就是我們這裏的書記,他比日本人還凶啊。三個月不到我們做好後,還是那批老人,還多了幾個,碰到我了,說:“何書記啊,我們桐琴這個城鎮建設早個三年五年搞那就好了”,我說:“不用三年,三個月前我要搞的時候你們不是說我比日本人還凶啊!”他說:“這樣搞好啊好啊,當時我們隻是講講笑咧。”這老百姓他也是很實在的,一開始可能不適應,三個月後老百姓就感覺出來了。我們整個桐琴鎮拆遷都是比較順的。這是一期、二期拆遷的情況,同時我們建了兩個安置區,一個是10萬平米的連體別墅,還有東皋還有一個安置區。我們給農民的成本價是11萬多一點,但是我們招投標建築的成本就是11萬。有大、中、小之分,小的是公寓式的,中的是占地95個平方,大的是125個平方。我們是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建造、統一安置的。

城鎮的配套功能也得到了強化,在縣委縣政府的支持下,桐琴鎮的飲用水是城鄉一體的。也就是從縣裏供水過來的,並且新建了變電所。這裏還抓市場建設,各種基礎設施建設,包括他們目前在搞的商業街改造。今年該鎮還建立兩個垃圾中轉站,這樣就使全鎮的衛生狀況得到根本性的改善。從市場、基礎設施到衛生環境都有了改善,桐琴的城鎮麵貌煥然一新。

其次,工業的發展,轉移了農村剩餘勞動力,減少了農民數量。近幾年,桐琴鎮依靠農業的發展,已經帶動了全鎮許多農村勞動力進入工廠打工,或者是從事商業等其他行業。農民的減少,促進了桐琴鎮的城鄉一體化進程。何俊有書記在和我們的訪談中也充分肯定了這一點:

我想農村要實現現代化,就是要轉移農民,減少農民。農民太多了,人如果不轉移過來,就這點良田產生的效益要那麼多農民分,可想而知,所以必須減少農民、轉移農民。武義現在已經有了一個很好的條件,工業經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它需要大量的農民工,所以象我們桐琴,2004年年底2005年年初的時候,我們做了一個統計,當時我們就已經有6000的本地的農民在本地企業打工,我們常住人口隻有21600,除了老的,45歲以上的和18歲以下的,這些除外,我們大多數的勞動力資源都在企業,這個轉移農民非常重要。這一部分一轉移了以後,這些農民都是最有優勢的農民,也相對來說是頭腦最活絡、文化程度最高的這批人在企業,他不僅是到企業賺了工資,為企業做出了貢獻,更重要的是他們的觀念的轉變,他們的信息、技術得到了提高。有一部分可能已經從打工仔變成老板了,我們還在逐步轉移。

對於無法轉移到其他行業的農民,鎮政府也采取了相應的技術培訓措施:

那麼怎麼培育農民?有技術的已經都到企業去了,另外一些我們政府要加強培訓,引導,尤其是專業知識的培訓。我們鎮裏已經分批、分期的對農民進行培訓了。這裏培訓又分兩個方麵的培訓,一個是政治的培訓,另一個是技術的培訓,也包括我們現在繼續留在土地上的農民,這些也需要培訓。現在種早稻、晚稻跟過去的技術也不一樣,品種也不一樣了,特別是我們現在推廣袁隆平的超級雜交稻,這種雜交稻,如果沒有一點技術水平,也是種不好的。所以也需要培訓。包括我們這一塊的蜜梨也一樣,我們把原來的五百多畝變成三千多畝了,已經規模化經營了。我們桐琴的蜜梨做大了,每年可以為農民增收接近一千萬。

桐琴鎮依靠工業的發展,城鎮規劃、建設和轉移農村勞動力等都取得了不小的進步,使該鎮的城鄉一體化建設日益走向成熟。

2.給農民以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