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5章 藏富:富民與強縣(5)(1 / 2)

從上述一係列的數字中,可見武義縣綜合實力明顯增強,縣域經濟綜合實力全國排名從2000年的407位上升至2004年的189位。

2.公共財政回饋社會

武義縣經濟實力增強後,財政收入年年上升。武義財政實現了從討飯財政到吃飯財政、再到公共財政的轉變。正如武義縣財政局李國旗局長所說的那樣:

從財政收入來看,幾乎每年上一個億的台階。統計口徑有個變化。前年武義因為地方承擔了出口退稅,有3401萬,如果加上這3401萬的話呢,等於說跟大前年的統計口徑一樣的話,實際上是6億多。資金這一塊,原來武義屬於討飯財政,就是養人都養不過去的。過去隻有幾千萬的收入,地方收入更少,這些錢就是養幹部、養教師。當時還養不過來。後來是吃飯財政,就是說基本上能維持這些人工資、開支和機構的運轉。最近五年已經從吃飯財政慢慢地走向公共財政,人頭經費大概是轉變為2億多元,今年是2億4千多萬。

所謂公共財政,就是縣裏的財政收入除了能滿足正常開支外,還能用於社會公共事業的改善。武義財政從討飯財政到公共財政的變化給全縣人民群眾帶來了莫大的實惠。當縣裏的財政收入大幅度地回饋於社會的時候,這個縣就進入了“強縣”的行列了。武義縣正是如此,這幾年以來,縣財政開始反饋於社會的公益事業方麵。特別是在支農投入方麵大輻增長。

總的來說,“十五”期間縣財政累計籌措預算內外支農專項資金達46186萬元。其中,預算內支農專項資金18168萬元,預算外支農專項資金28018萬元。武義公共財政真正做到了“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武義財政收入不隻是支援農業,還支援了工業、教育、欠發達鄉鎮的機構運轉等各個方麵。武義公共財政是名副其實的“公共財政”,它的重大投入項目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1)農業生產方麵

首先,大力支持農業綜合開發和土地整理項目建設。“十五”期間累計撥付土地整理和建設用地整理項目(含標準田建設)資金23568萬元,共完成土地整理麵積18.76萬畝,建成標準田麵積152718畝,新增有效耕地麵積25098畝,取得土地整理折抵指標18077畝。籌集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小流域治理及多種經營項目資金4250萬元。

其次,兌現糧食生產各項扶持政策,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促進糧食生產的穩定。從2004年起,兩年共撥付糧食生產財政直補資金81.83萬元,撥付大型農機具購置補助資金162.52萬元,2005年武義縣還試種了超級稻基地5000畝,通過政策扶持,全縣糧食種植麵積、產量和單產連續兩年獲得增長。2005年全年糧食種植麵積達到26.48萬畝,總產量達到9.02萬噸。另外,兩年來縣財政共撥付禽流感撲殺補助資金及工作經費126.81萬元,家禽業貸款貼息補助資金29306.53元,保護了農民利益。

最後,2004年武義縣就開始免征農業稅,2005年根據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該縣以縣委一號文件的形式進一步明確在全縣範圍內全麵免征農業稅。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化,農村各項稅費的全麵取消,以及防止農民負擔反彈的各項監督機製的建立,目前,武義縣農民稅費人均負擔僅為4.12元,大多數農民基本上實現了零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