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5章 藏富:富民與強縣(5)(2 / 2)

(2)村莊整治與農村基礎設施

從2003年開始,縣財政每年從年初預算內支農專項資金中安排近200萬元用於支持農村機耕路和農村人畜飲水等基礎設施建設,2005年又專項追加200萬元專項資金,完成了71個村的飲水工程建設,解決和改善了36463農村人口的飲水條件。

首先,全麵實施“五大百億工程”。從2003年開始,共爭取省財政支持的“千庫保安”、“千萬農民飲水”、“萬裏清水河道”等專項資金1182萬元,其中:“千庫保安”工程專項資金764萬元,三年內完成了15座病險水庫的除險加固;“千萬農民飲水”工程專項資金195萬元,完成了王宅、履坦兩大區域農村自來水管網工程的建設任務,桃溪鎮區域的千萬農民飲水工程建設於2005年全麵啟動;“萬裏清水河道”整治專項資金223萬元,完成了62.4公裏的河道疏浚、護岸等整治任務。另外爭取省財政支持的源口水庫灌區“千萬畝十億方節水灌溉”工程專項資金161萬元,同時,2005年源口水庫灌區節水配套改造項目被列入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爭取中央財政農發資金790萬元和省財政配套資金640萬元。

其次,全麵啟動“十村示範,百村整治”和生態村建設工程。從2003年開始,三年內縣財政累計投入4100萬元資金用於村莊整治和生態村建設,投入資金從2003年的300萬元增加到2005年的2000萬元。到2005年底止,全縣累計有123個村開展了村莊整治工作,其中重點整治的有71個,一般整治的有52個,有49個村通過了縣級村莊整治合格村的考核驗收,其中楊岸村還被命名為省級“全麵小康建設示範村”和金華市首批十大“魅力村莊”,還有桐一、東幹、界首、郭下等村被命名為市級“全麵小康建設示範村”。全縣已有58個村開展了生態村建設,建設了一批生活汙水人工濕地處理池、排汙管道和生態公廁。上述工程的啟動和實施,村莊麵貌和生態環境進一步得到改善,有力促進了城鄉一體化進程。

對此,縣政府還出台了生態村建設工程的獎勵機製,對生態村建設進行獎勵:按期完成生態村建設,通過縣級驗收合格,被命名為縣級生態村,並建立衛生管理長效機製的,每村按戶數以獎代補,每戶補助30元,其中經濟欠發達鄉鎮每戶補助50元;通過市級生態村驗收命名的,每村獎勵3萬元;通過省級生態村驗收命名的,每村獎勵5萬元。

最後,對村辦公場所的支援。根據省委組織部等七部門《關於抓緊做好解決集體經濟薄弱村辦公場所問題有關工作的通知》(浙組[2005]25號)精神,對74個村級組織辦公場所問題,經費采取省裏補一點、縣裏出一點、結對部門幫一點、鄉村兩級籌一點的辦法解決,省財政專項資金補助標準為2.5萬/村,縣財政共安排補助資金111萬元,平均補助1.5萬元/村,各鄉鎮(街道)則根據財力狀況確定對每村不少於1萬元、0.8萬元、0.5萬元三個檔次的補助標準。另外,縣財政還安排51.5萬元資金,對全縣103個亟待改進的辦公場所進行補助,平均每村補助0.5萬元。2005年還撥付了35萬元補助資金用於解決貧困村的村級組織運轉經費困難。在這些財政的支持下,村級組織得以正常運轉。

(3)教育方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