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8章 提升:武義模式的理論分析(2)(1 / 3)

對於武義模式的整體性,我們還可以用武義溫泉旅遊的建設來求證。筆者於20世紀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曾經在武義工作過20年,武義的山還是那個山,武義的水還是那個水,武義的村莊還是那個村莊,從來沒有聽說過有什麼自然風景可逛,值得去旅遊;也沒有聽說過有什麼人文景觀可看,值得去參觀。就連現在聞名滬杭地區的溫泉,也隻不過是溪裏礦區的一個礦洞溫泉,被礦工發現後作為天然洗澡房而已。而後晉(937年)始建的延褔寺、宋代(1207年)建造的熟溪橋則默默無聞地坐落在桃溪山中,熟溪水上。但是,曾幾何時,先是國寶俞源太極星象村和郭洞古生態村的“一鳴驚人”,接著又有避暑勝地龍潭、丹霞畫廊劉秀壟、天高雲霄九的壽仙穀,懸崖疊嶂的清風寨、雲霧繚繞的台山仙景、巉峻在懸崖上的石鵝岩、一溪懸搗的白水瀑布等風景區的脫穎爭豔,後又有被專家評定為浙江第一、華東一流的武義溫泉異軍突起,最近又有牛頭山國家森林公園的被確認,短短幾年功夫迅速形成了集峰、洞、湖、林、泉、潭之全,山水觀光價值極高,又彙古村落、寺院、橋梁、古窯址、古文化遺址、革命曆史遺址之全,以溫泉為特色,聞名於華東的武義風景區。而武義旅遊資源被開發的這一切,難道不是得益於生態家園等武義模式其他元素的互動作用嗎?事實上,武義溫泉旅遊的興起和發展,與生態家園的建設關係緊密,僅林業生態的發展,森林覆蓋麵積達到70%以上,就為武義的山水風光旅遊奠定了最重要的資源基礎;與政府服務的到位也是不無關係,武義縣政府為溫泉的開發所提供的一係列優惠政策,就為浙江第一、華東一流的溫泉旅遊開辟了道路。一句話,沒有武義模式各元素的互動和配合,武義的美山美水美景恐怕仍像20多年前一樣默默無聞地沉睡不醒。

對於武義模式的整體性,我們還可以用武義文化活力的釋放來求證。曾在武義曆史上輝煌一時的明招文化,因南宋“浙東學術”金華學派首領的呂祖謙在武義明招山招徒講學,著書立說而著稱於史冊。一時間,武義明招山一度成為南宋理學研究中心,不僅理學大師朱熹、永嘉學派的代表葉適、永康學派的代表陳亮,以及陸九路、陸九淵等理學名派的創始人皆慕名來訪,尤其是朱熹與呂祖謙開設“朱呂講堂”,雲集天下學者,收徒數百人,從而形成盛極一時的明招文化。但不得不叫人遺憾的是,曆史上這樣輝煌的明招文化,在改革開放前幾乎被毀。20世紀70年代,筆者曾慕名去探訪明招朱呂講堂,昔日聖賢講學之地當時已成為養豬場。僅此明招文化的遭遇,足見武義文化底蘊雖然深厚,但卻處於奄奄一息的境地。而其他諸如熟溪橋、延福寺、江南第一風水村郭洞、太極星象村俞源等反映和代表武義文化底蘊的物質文化遺產,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遭遇也都幾乎別無二致。但是,乾坤扭轉後,武義在新農村建設中,各種元素互動推進,使武義的文化底蘊不斷釋放出青春的活力。且不論熟溪橋、延福寺的整治,也不論郭洞、俞源揚名江南,就2005年明招文化學術研討會的召開,明招寺、朱呂講堂的修複,明招小學的命名、四星級明招國際大酒店的開業,都是武義文化活力的表現。而這一切既包含有生態家園等人與自然協調建設諸元素的互動推進,又包含有教育優先等人與人溝通和諧發展諸元素的互動推進。

這一些求證,足見武義模式各元素之間的相互製約性。武義模式作為新農村建設的一個整體,各元素之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推動我,我推動你;你作用我,我作用你,使得武義全縣的新農村建設成為一個互動、互補、互助的整體出現在中華大地上。

3.可以從結構的穩定性解讀武義模式的符號係統

結構之所以能稱之為結構,關鍵在於結構具有穩定性的特性。一般的情況下,結構可以在時空向度上借助一定的物質條件穩定下來。因此,武義模式結構在時空向度上借助新農村建設的背景鑄造了自己的穩定性,形成了人與自然之間生態家園、特色農業、工業園區、溫泉旅遊、城鄉一體的關聯模式元素,與人與人之間關聯的下山脫貧、教育優先、政府服務、村務監督、文化活力的關聯模式元素相結合的穩定結構。

從武義模式這種結構的穩定性出發,就給人們提供了一個解讀武義模式可操作的符號係統,即通過對武義二維結構以及“最小元素”的分析,不斷深化對新農村建設武義經驗的再探索和實踐,以及不斷總結和提升,隻有這樣武義模式才能不斷完善,不斷健全,不斷充實,武義的新農村建設才會不斷向前發展,使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雛型發育成熟,使新鄉土中國之夢成為現實。

(第十八章)武義模式的理論提升

在對中國農村社區、宗族、市場、民間宗教等範式的研究中,人們對舊鄉土中國作了深刻的解讀。那麼,對新鄉土中國應如何進行解讀呢?曆史的經驗和現實的要求都把新鄉土中國的理論聚集在城鄉融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