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5章 對策:武義模式的完善與走向(3)(1 / 3)

從武義工業園區的發展,以及工業經濟的運行來看,到2006年上半年為止,武義工業經濟運行態勢良好,各項指標均在高位運行,無論是產業集聚程度,還是園區開發效益都不斷提高;無論是企業規模,還是經濟外向度也都不斷擴大,為此,工業性投資持續增長,經濟總量不斷增大,據經貿局提供的數據說:“2006年上半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總產值60億元,同比增長34.4%;銷售產值57.7億元,同比增長36.8%;利稅總額6.95億元,增長21.4%;工業增加值13.4億元,同比增長56.3%。全縣工業用電量3.0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6.9%。工業用電量、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產品銷售產值、產品銷售收入、外貿出口等多項經濟指標增速每月均居金華市前兩名。

但是武義企業研發很差,我們在王山頭鳳凰山工業園區考察,有一家科技含量比較高的企業,雖有30多名科研人員,但僅限於仿製水平。從企業的發展後勁來說,誰先搞研發誰就具備了核心競爭力。從政府主導作用方麵來說,在工業經濟運行連續多年處於高位之後,就應該引導企業重視並投入研發工作。因此,為了促進武義企業自主創新,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營造自主創新的良好氛圍,建議縣委和縣政府成立科技創新領導小組,組織和領導全縣企業的科技創新工作,製定相關政策,組織與有關高校和科研單位的聯係,提供專家數據庫,以促進企業的研發工作,適當的時候對研發有重大貢獻的企業和科技人員予以重獎。

4.搭建向全國引進人才的平台

武義作為浙江省欠發達地區對人才的吸引力十分有限。因此,我們在調查中不少企業都說引進不了人才,有的企業老總甚至問我們課題組的博士生有沒有什麼可以開發的項目,他們可以購買。而另一方麵,我們在考察中發現縣圖書館和廣播站從武漢、吉林、洛陽等地引進了一批人才,目前在單位挑起了大梁,這就是說並不是人才不願意來武義,而是我們的政策到不到位,我們的思路到不到位,我們的工作到不到位。

因此,為了溝通企業與人才的關係,建議縣人事、勞動、科委、教育等部門聯合建立企業和學校、科研機構自主創新和研發工作的人才需求係統,經分析彙總後,每個月向省內、省外,乃至國外發布武義縣的人才需求信息,根據實際情況組織人才需求企業到相關地區或高校集中招聘,以更好地解決武義企業自主創新研發工作的人才問題。

在此,一是進一步完善人才政策,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二是進一步改善武義的社會環境和工作環境,使人才來了後留得住,用得上,不要使人才來了後有“與世隔絕”之感;三是要靈活機動實行軟聘任,尤其寒暑假是高校教師擁有充分自由的時間,一年有三個月,根據需要聘任假日教授、工程師進行技術谘詢、科技攻關,隻要有合理的平台和特殊的待遇,應該會達到“雙贏”的效果。

5.加強對壺山、熟溪和白洋三個街道的整合

在新農村建設中,縣城作為全縣政治、經濟、教育、文化的中心,在行政管理上,隻能集中,不宜分散。這樣不僅有利於縣城城市化的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發展,也有利於工業園區的布局合理,資源配置合理,物流合理。而目前武義縣城分為壺山、熟溪、白洋三個街道,均是平級的鄉級單位,使資源難以整合,規劃難以統一。如武義縣城本來可集中規劃1-2個工業區,以便統一使用用地指標,集中財力辦大事。現在分成三個街道後,壺山有2個工業園區,白洋也有2個工業園區,熟溪雖然說隻有一個工業園區,但實際上分為三個點,最近花了200多萬建了一座橋,才將端村和冷水坑兩個點連了起來。這種狀態使武義縣城的工業園區成了力量分散的巴掌,而不能成為力量集中的拳頭。在這種分散的態勢下,不僅容易造成不和諧的市場競爭,也使各種社會及工作矛盾難以協調。因此,為了更好地統一規劃,整合資源,集中力量辦大事,把武義縣城建設更好更美,建議加強對壺山、熟溪和白洋三個街道的整合。

6.加強民族工作,開創佘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和開發

武義是浙江的佘鄉,有一萬多佘族聚居,其中聚居在柳城鎮有3500人。佘族是一個曆史悠久、文化豐富多彩的民族,以散居的形式分布在東南五省。因此,佘族作為世居浙江的少數民族,武義作為其聚居地之一,應該成為武義的重要資源。

從政治資源來說,武義是佘族聚居地之一,是民族地區的組成部分,當然應該享受國家憲法和自治法的規定的一切權利。目前武義縣在這方麵的文章沒有做足。筆者認為,今後在武義發展中應該加強民族工作,打好民族這塊牌,從民族的方麵爭取國家對武義更多的支持,擴大武義資源的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