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7章 對策:武義模式的完善與走向(5)(2 / 3)

對農業現代化內涵的認識進一步深化,人們從兩方麵把握農業現代化內涵,其一,農業現代化是一種過程。即是以直觀經驗和手工工具為基礎的傳統農業轉變為以現代科學技術、生產手段和經營管理方法為基礎的現代農業的過程,又是從自給自足農業向商品農業轉變和發展的過程。其二,農業現代化又是一種手段,即一國為適應工業化迅速發展的需要,使其落後的農業生產部門盡快實現現代化的各種手段的總稱。

武義農業在特色農業的持續發展中,無論是雜交稻,還是有機茶,以及其他產業帶,將從農業基礎設施、農業科學技術、農業經營管理、農業經濟結構、農民生活消費和農業資源環境等6個方麵走向農業現代化。

3.縣域走向工業化

縣域工業化,又稱農村工業化。所謂縣域工業化,其內涵應當是:建立以工業為絕對主導地位,第三產業十分發達,第一產業具有相當集約水平的國民經濟運行體係。工業化並不是低水平的量上擴張,它應具有四個明顯特征:一是結構優,即產業內部結構符合市場具有較強的競爭能力;二是規模大,即擁有一批能夠影響市場局勢的企業或企業集團;三是起點高,即產品的科技含量高,達到同期國內外先進水平;四是效益好,產品的增值水平明顯提高,企業積累大幅度增加,自身發展的能力大力增強。具體來說,工業應占工農業總產值的70%以上,工業在整個創造的國民生產總值中占50%以上;工業實現的財政收入占70%以上,來自工業的收入占農村人均收入50%以上;從事工業的人數明顯上升,在三次產業結構中的比例約為1:1:1。

資料來源:焦鋼:《加快農村工業化:農村跨世紀的思索》,載《經濟問題探索》,1997年第1期

未來10年,武義縣域以工業園區為主體,在走向工業化的道路上,有以下幾個發展方向:

(1)產業要向集群化方向發展

產業集群是指以市場為導向、以中小企業為主體、相關產品集中生產、專業化協作配套的企業大量集聚現象。這是經濟發展的一種必然趨勢,是促進縣域工業化發展,增強縣域經濟競爭力的有效途徑。促進縣域工業化的發展,一定要掌握縣域經濟的特點和資源優勢,運用市場這隻看不見的手和政府引導經濟發展這隻看得見的手,促進產業集群發展,因勢利導製定一係列政策、法規,培育產業集群,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具體而言,在武義就是要引導產業向比較成熟的五金機械、汽摩配件、文化用品、旅遊休閑用品等產業集聚,擴大和發展產業集群的優勢。

(2)企業要向集團化方向發展

縣域工業化發展必須要有相應市場化的組織載體,通過這個組織載體,形成發展平台,形成推動縣域經濟發展的引擎。通俗地說,就是“龍頭效應”。一個龍頭企業能夠帶動一個產業鏈,形成一條產業帶,開拓一片大市場,致富一方老百姓。武義的龍頭企業,如恒友機電、武精機器、釣魚樸克等在武義新農村建設中的顯著作用對此作了最好的注解。為此,未來10年武義將立足產業特色和競爭優勢,以支柱產業為基礎,以名牌產品為紐帶,以骨幹企業為核心,形成集群化程度更高的企業集團。

(3)增長方式要向集約化方向發展

增長方式是反映縣域工業化水平的一把尺子。今後10年,武義將徹底改變舊的增長方式,走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汙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路。具體而言,一是提高經濟增長的科技含量和知識含量,使經濟的快速增長建立在科技不斷進步的基礎上。二是以工業園區的發展帶動工業結構優化,帶動城市布局優化,拓展發展空間;帶動產業結構優化,促進產業升級轉型;帶動社會資本結構優化,促進民營經濟和外資經濟相互滲透,均衡發展;帶動發展環境優化,形成適應國際競爭需要的體製環境、科技環境、人才環境和居住環境。

在此,我們還可以具體預測,未來10年,武義的工業不僅已與永康融合,成為中國五金城的組成部分,還由於武義與義烏交通的直通,武義的工業還與義烏的小商品市場融合,也可能成為中國小商品城的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如果武義能確定休閑產業的發展方向,那麼10年後,武義作為中國休閑產業城應該初具規模,初成氣候。

4.旅遊走向產業化

旅遊產業化就是以旅遊業為龍頭,相關產業協同發展的旅遊產業集群化過程,體現為現代化、國際化、規模化和市場化的現代旅遊業的業態也體現為相對落後的旅遊業向現代旅遊業發展並最終步入其中的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