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夢想,中國人的風俗就是希望圓夢。我們驚奇地發現,武義新農村建設正是我們追尋的新鄉土中國的夢想,盡管她隻是一個雛型,但卻為人們畫出了一幅新鄉土中國的速寫圖像。
一、圓夢:武義新農村建設的田野
在武義調研中,我們一行人於7月20日下午到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俞源太極星像村考察,隻見村內一片繁忙,搭台的搭台,擺攤的擺攤……筆者在俞源詞堂門口的小雜貨店裏休息喝茶時,問老板娘今天為什麼人這麼多,這麼熱鬧?她說:“今天是圓夢節啊!”真巧!我們帶著新鄉土中國的夢想來到武義,進行新農村建設的調查,初到俞源,竟碰上了圓夢節,按中國人的風俗習慣,這是一個好兆頭,我們這次對武義新農村建設經驗的考察一定會獲得成功。
可能也是“天意”吧!7月26日,《今日武義》發表了何惠寫的《到洞主廟圓上一“夢”》,借一個法國姑娘到俞源洞主廟圓夢的故事,把俞源圓夢節的來龍去脈作了交代,轉引如下:
身材修長、藍眼睛、金色秀發的法國姑娘伊美莉站在人群攢動中格外引人注目。聽說俞源村這幾天有個圓夢節,伊美莉在武義籍留法同學的陪同下,7月20日,興致勃勃地趕到洞主廟,希望圓上她的“少女夢”。
每年農曆6月26日是洞主廟圓夢節,也是俞源村非常重要的民俗節日。7月20日即農曆6月25日,一直期盼著這一天的百姓從四鄉八鄰趕來。他們扶老攜幼,個個爭先恐後,目的是晚上能搶個好位置,或就地盤坐或席地而臥,希望能盡早圓個好夢。這天晚上,除武義當地百姓外,還有來自周邊縣、市的群眾,俞源大街小巷上車水馬龍,古戲台上古樂喧天,台下歡聲笑語。據統計,僅這一天就聚集了四五千人。
撂下工作,放下農活,與不通言語者席地而坐,跟陌生人並肩而臥,親朋好友、同學情人來此相傳。僅僅一個村級節日,竟然如此吸引人,洞主廟的文化魅力來自哪裏?
俞源村洞主廟始建於南宋,距今750餘年。坐落於翠竹茂密、果木飄香的九龍山下,兩條小溪彙合於廟前,潺潺而過。廟宇分正殿、清幽閣、兩廂及附屋,共40間,造型精巧,古樸端莊。殿旁有高大的古樟樹,傍著古樹有夢仙橋。洞主廟素有“洞天清幽,避暑仙府”之美稱,更以圓夢勝地聞名遐邇。洞主廟又是如何而建?一是傳說當年俞源經常受洪水侵襲,民不聊生,為減少洪災,借治水功臣李冰之神威治水而建。據《俞氏宗譜》記載,原為兩個廟,後來合二為一。如今,洞主廟裏既立有沉香神位,又保存著李冰治水的石碑,而農曆6月26日恰是李冰的生日。
為紀念李冰,每年這一天,當地百姓殺豬宰羊,來到廟裏祭拜,以求風調雨順,百業興旺。同時,村裏還要請劇團連續三天四夜演古裝戲,稱為“六月戲”。神奇的是,每年這三天裏,總要下一場雨即使久旱年份也不例外。至今仍是不解之謎。7月20日這天下午,果然又是一場喜雨。
久旱逢甘霖,百姓夢想成真。洞主廟從此吸引了成千上萬百姓前來頂禮膜拜。據《宣平縣誌》記載:清嘉慶初,武義書生項秉謙圓夢,齋戒誠心,夢見瓶插萱花六枚,友悼樵解曰:萱,宣也;瓶,平也;六年秩滿君其司鐸宣平乎!後為項秉謙果然以拔貢為宣平教諭,意如先兆。傳說歸傳說,數百年以業,洞主廟圓夢靈驗的例子還真不少哩。
如今的圓夢者,已很少單單為求甘霖而來,更多的人都是懷著各自美好的願望,或祈禱平安、健康、財富……法國姑娘伊美莉高興地說:“來到這裏,我要祈求上帝護佑我中國之行快樂、順利,祝願我的中國籍同學越長越漂亮。
筆者不惜篇幅轉引《到洞主廟圓上一“夢”》,其實是有用意的,一是武義情結使然,圓夢節是武義本土民間文化,能展示則盡量展示,讓人們多層麵地感受武義文化的魅力;二是“草船借箭”的寫作策略,想借此“圓”我們“新鄉土中國的夢想”。
有夢就想圓,無巧不成書,到俞源正好碰上圓夢節,我們一行8人,用《金華日報》報導《武義新農村建設吸引人類學專家》一文中的話來說,是2個教授、4個博士生、2個碩士生上山下鄉搞調研,在武義幹部的有力配合下,經過近一個月的田野工作,走訪了縣直機關各部門;農村方麵考察了新宅陳弄村、俞源九龍山村、桐琴東皋村、上夫嶺下村、履坦楊岸村、熟溪街道項山幹村、泉溪官田村、柳城祉村等村莊,以及桐琴鎮;工業方麵考察了三美化工、恒友機電、張氏包裝、武精機器、聖奇運動器械、楊岸鉛筆等企業;教育方麵考察了武義一中、三中、金穗民族中學、繼續教育中心、熟溪小學、明招小學、柳城小學、壺山小學、實驗小學、職業技術學校、武陽幼兒園、壺山幼兒園等學校;旅遊方麵考察了郭洞、俞源、小黃山、白水瀑、清風寨、延福寺、明招寺、清水灣溫泉、溪裏溫泉等景點;並在農民和工人中分別做了1000份問卷調查。通過與武義方方麵麵的親密接觸,深入訪談,問卷調查,我們驚奇地發現武義新農村建設的圖像,正是我們夢中追尋的新鄉土中國的雛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