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在筆者對新鄉土中國孜孜不倦的追求中,在對新鄉土中國之夢越做越濃之時,2006年5月1日,武義新農村建設一下子闖入了筆者的眼簾,刻入了筆者的腦中,為武義的驚人變化感到震撼,認定這就是筆者心中的新鄉土中國!
三、圖像:新鄉土中國的雛型
武義新農村建設為人們描繪了一幅什麼樣的新鄉土中國的圖像呢?
所謂圖像,指的是文化圖像,這是李亦園先生人類學研究的一個創造,他的名著《文化圖像》,給讀者大手筆地勾勒了文化的方方麵麵。武義的新農村建設則從人與自然、人與人的關係方麵給我們勾勒了新鄉土中國的圖像。
在人與自然的關係中,武義新農村建設在生態方麵,給人們描繪了一幅包括生態林業、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旅遊、生態人居的生態家園係統圖;在農業方麵,給人們描繪了一幅由雜交稻和有機茶為農業產業帶,以及蜜梨、高山蔬菜、畜禽、食用菌、花卉苗木、蠶桑、茭白、筍竹兩用林、瓜果等產業鏈多樣化的特色農業;在工業方麵,給人們描繪了一幅與永康五金城已初步融為一體的桐琴五金機械工業園區,以及武義開發區、鳳凰山、白洋、深塘、王宅等工業區;濱江、古馬山、黃龍、金岩山、熟溪東南、履坦崗頭、柳城等工業小區構成的工業園區分布圖;在旅遊方麵,給人們描繪了一幅溫泉、山水、古文化建構成的風景畫;在城鄉一體方麵,給人們描繪了一幅縣城開始走向城市化的圖境,“江水穿城過,三山立城中”更是一幅美倫美奐的山水城市風俗畫。這就是人與自然協調建設的武義新農村建設展示在人們麵前,衝擊著人們視覺的係列畫卷。
在人與人的關係中,武義新農村建設在政府服務方麵,給人們描繪了轉變職能,從管理走向高效服務,從“無限”政府向“有限”政府轉變的曆史圖畫;在教育方麵,向人們描繪了一幅“眾人拾柴”辦教育,優先發展教育的壯觀畫麵;在扶貧方麵,向人們描繪了一幅“山上五百年,山下三五年”,下山脫貧的感人畫像;在民主管理方麵,向人們描繪了一幅在中國村級權力架構中,與黨支部、村委會並列的村務監督委員會勃然興起的動人畫麵;在文化方麵,給人描繪了一幅從文化底蘊沉厚積澱中激發出來的武義新精神的形象圖。這就是人與人和諧發展的武義新農村建設展示在人們麵前,衝擊著人們視覺的又一係列畫卷。
武義人與自然協調平衡,人與人溝通和諧的新農村建設係列畫卷,誰看了都會感到振奮!都會感到這才像是中國農民應該過的幸福生活!所以,筆者從看到這幅武義新農村建設的第一眼,在第一時間就被她吸引了,激動了,由衷地感到這就是筆者心中的新鄉土中國的圖像。
正如前已述及,新農村建設從城鄉融合的理論高度上去解讀,它是消滅城鄉差別、實現城鄉一體的長期的、艱巨的、複雜的過程。武義的新農村建設到目前為止,僅僅是開了個好頭,在城鄉融合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任重而道遠,這在武義的幹部和人民心中都是十分清楚的。因此,如果說新農村建設武義模式是新鄉土中國的圖像,那麼,其還僅僅是新鄉土中國的一幅速寫草稿,要將其畫成新鄉土中國的曆史畫卷,還需要人們付出更多更大更艱巨的努力。但方向已經擺正,目標已經明確,道路已經打通,隻要堅持下去,武義版的新鄉土中國畫卷一定能畫成、一定能畫好。武義人民一定會在自己的土地上畫出的最新最美的新鄉土中國的圖畫,貢獻給中國新農村建設,貢獻給城鄉融合、貢獻給“全球社會”!
正是,人間正道是滄桑,中國新農村建設的偉大成就,中國城鄉融合的偉大事業,當驚世界殊!
2006年8月17日草成於武義
2006年8月23日第一次修改於武義
2006年9月21日第二次修改於北京
2006年10月6日中秋節定稿於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