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6而你給他的安慰本身,就能轉變為對他的教育,而且更為有效,因為對你的安慰,他不存有疑心。比如說,要是你告訴他,有許多人也犯過同樣的錯誤,他沒有想到你會說這樣的話,你便能假借同情的外衣,進行實際的管理和糾正。對自認比別人強的人來說,拿別人的過錯來安慰自己,這個借口足以給他挫折感了。這本身就意味著,我們必須意識到,我們大部分時候隻能說,別人並不比我們更好而已。

267犯錯誤的時候,正是可以講寓言的好時機。我們在故事的掩飾下譴責罪惡,而用不著責怪孩子,孩子自己會明白,這故事並非不真實,說的正是他在實踐中悟得的道理。從不曾被阿諛奉承欺騙過的孩子,是不會明白我在這樣的寓言裏所講的道理的。但剛剛被馬屁騙過的,輕率的小傻瓜就太容易看出來。烏鴉的確是個傻瓜。於是,他便從事實裏汲取了一個教訓,這樣一件小事的經驗,也許很快就會被拋之腦後,不過,用寓言所表達的道理,是能深深刻在他的心裏的。

268不過,無論如何,我的意思並不是說你需要解釋那些格言的意思,甚至不是叫你明確表達出意思來。大部分寓言結尾的道德教條是最愚蠢不過的,而且極不明智。似乎要是不把道德教條說出來,讀者就不明白似的。或許是因為寓言本身寫得不清不楚,否則為什麼要用這樣的辦法?為什麼要給結局添這樣的條條框框,剝奪學生自己思考發現的樂趣呢?

269教育的藝術在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過,若學生願意學習,對你要告訴他的事情,他的心智就不應停留在被動接受的狀態,因為如果這樣的話,他除了聽你講話以外,根本無事可做。做老師的驕傲應該讓位於學生的自尊,他必須要能說,“我明白了。我知道了。我理解了。我學到東西了。”我們要讓自己的話容易理解,但不用把一切話都自己講完。要是你講得太多,那等於什麼也沒說,反正沒人會聽你說的。

270有許多年輕人在他最為活躍的人生階段,被限製在純理論的學習之中,然後,突然被推到社會當中,一點實踐經驗也沒有,就去經曆世界上的人和種種事端。這樣的做法,不但違反理性,而且還違反自然,這種情況總會令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要是說,真正懂得該如何行動的人是極少數的,我絲毫不感覺奇怪。

271我也在教育我的愛彌兒該怎樣生活,我也教育他要喜愛自己接觸到的人。除此以外,我還教育他如何自食其力。然而,這一切也還不夠。為了要在這個世界上生存,他還必須要知道如何與他人相處。他還要知道是什麼樣的動機在驅動人們的行為。他必須要考慮,在文明社會之中,私利是如何作用與反作用的。他必須要懂得準確地估計後果,不讓自己淪落到生計不保的地步,再不濟,至少能讓他盡最大的努力,各種可能的辦法都要會用。法律不允許少年管理自己的事務和財產,不過,倘若他們從未有過一點點的經驗,就算到了年齡,又有什麼用處呢?

272我要不厭其煩地一再重複,要讓年輕人從實踐中學習,而不是從你的話語裏。但凡能從經驗中學到的東西,不要讓他從書本裏學。當他們根本不想說服誰,也沒有事情要說服別人,坐在課桌前無話可說的時候,你硬要他們有所感覺,要他們感受激情語言的魅力,說服藝術的力量,讓他們練習口才,這多麼荒唐!要是讓我去教一個欲念激情都還未全然發展的少年如何修辭的話,我就會不斷地讓他的注意力轉移到能攪起他欲念的東西上,然後我和他一起討論,他要怎樣講話去說服別人,讓別人願意幫助他得到這些東西。

273不過,我的愛彌兒所處的環境,演講的藝術沒有多少用處。因為他關心的主要是他的身體健康,所以他需要別人的地方,不如別人需要他的地方多,他不至於為了自己的利益對他們有所要求。所以,他若真的有什麼事情想說服他們的話,也不至於急火攻心,情感強烈的。從實際的需要來看,他的語言整體應當是簡單的、樸素的。通常,他說話的方式就是切題,隻要讓自己明白就好。他沒什麼精辟的言辭,因為他還不會總結。他的話中也很少有描繪,因為難得有衝動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