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假銀萬兩(1 / 3)

晚上,啟明給之前找來的人開會,對人們講了些注意事項。這些人大多都是以前的差役以及他們的親人。比如負責前去鑒定的兩個老人就是班頭的父親與叔父。兩位老人平時喜歡收藏古玩,班頭常利用自己在琉璃廠當差之便,給他們淘點東西帶回去。其實他們隻是喜歡,並沒有多少鑒定經驗。

啟明說:“雖然他們的東西不可能是假的,但是在鑒定時要認真看,並且要挑點兒毛病。否則他們認為咱們買便宜了。再者,還有個小情況跟大家說,由於我的銀子不夠,在裏麵摻了幾百兩假銀。要不,我就沒錢給大家發報酬了。以防他們發現後找咱們,買回東西後大家最近這段時間不要在街上露麵了。”

差頭說:“這麼多銀子,摻進這些假銀太少了,應該多摻點兒。”

啟明搖頭說:“摻這些我就提心吊膽的。”他明白,如果告訴他們全部是假銀,他們肯定緊張,容易露餡。如果說都是真銀,他們沒有一點兒擔心,又怕他們到琉璃廠亂轉被人家給抓住。

一切都安排好了,啟明回到臥室,獨自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眠。雖然此次計劃看似天衣無縫,但仍然不能排除有意外發生。這不是跟別的一般商人去做買賣,如果事敗,可能會受到責罰,會讓人指脊梁,會坐大牢,但不會死人。現在是跟軍方打交道,如果事敗,將性命難保。不知什麼時候,啟明睡著了,他做了個夢,夢到皇帝回到宮裏,他與蔡守信把寶貝獻上,龍顏大悅,把他們封成一品。當他被管家叫醒時,見天已經大亮了。管家說:“老爺,馮招財求見。”

“讓他到客廳等著。”

“是,老爺。”

啟明來到客廳,馮招財忙站起來點頭道:“大人起來了。”

“馮掌櫃,統計好了嗎?”

“是的大人,小的昨夜一夜未睡,已經弄好了。”

啟明慢騰騰地吃了早點,隨馮招財來到三寶齋。周一文把報價表給他,啟明仔細看後,把單子扔到茶幾上,端了端碗又放下:“你們這個價是市麵上的價,我無法接受。如果按這個價買來,我沒有任何賺頭。我不可能把東西放幾年再賣。你們的東西是什麼來路,我也能猜個八九不離十,押在手裏有風險。”

周一文忙說:“啟明兄,你說的我們明白,這樣吧,我們給你減十萬兩,這樣該行了吧?”

啟明端起茶碗來,用碗蓋刮浮茶,呷了口,不緊不慢地說:“你們應該知道當前是什麼形勢。皇上投靠了日本人,有人成立了民國,群雄四起,各路爭鋒,到處都在打仗,現在大家都在買糧食,沒幾個買古玩的。你們也來好幾天了吧,有幾個買的你們清楚。要放到平時,你們這些東西早被搶購了。這不是和平年代,大家還買幾件古玩把玩,現在都玩兒命了,哪還有閑情弄這些。我所以在這時候買,就是圖的便宜,貴了誰買。”

周一文說:“那麼請啟兄出個價。”

啟明說:“十五萬兩。”

周一文搖頭說:“這個價是不可能的,就算當前的形勢不好,但也不能低得沒譜了。這些東西放幾年,一件十五萬兩都有可能。”

啟明說:“你說的我承認,可問題是我不可能放幾年。要是皇帝回來,他們查下來我會人財物兩空,說不定還會被砍頭。如果我把這些東西押在手裏,哪天來夥強人算計我,有性命之憂。馮掌櫃不是不知道石運達家的案子吧,八口人被殺。”

周一文說:“三十萬兩。”

啟明說:“你們把東西賣給洋人,說不定他們能出五十萬兩。不過,前幾天看報紙,看到天津海關查了三十五箱古玩,你們知道是誰賣的嗎?”

馮招才問:“誰?”

啟明說:“北平吉貞宦古玩鋪掌櫃張月岩,他準備托運出口運往法國,結果被查了。東西沒了,錢也等於扔了。”

周一文想從這次交易中賺幾個子兒的,見啟明這麼狠殺價,有些急了,說:“啟兄,二十五萬兩,這個價我們賠大發了。”

啟明說:“周長官你也不是常賣東西的,我也是剛開始涉入買賣這行,咱們就都別爭了,我說個成交價吧。”

周一文心驚,啟明竟然直接就奔他們的底線來了,忙搖頭說:“這個價不行,這我們接受不了。”

啟明說:“實不相瞞,這些我也是傾囊而出。如果你們同意,我另加一百兩給兄弟們喝酒,不同意咱們各忙各的。”說著,站起來。

周一文心想這人簡直就他媽是奸商,把價格都給殺到骨頭裏了。隨後他看了眼馮招財,心想該不是他把低價透露給啟明的吧,要不他為什麼直接就奔到這個底線來了。

啟明見周一文猶豫,抱拳:“告辭。”

周一文喊:“慢著慢著,二十一萬兩。”見啟明搖了搖頭,義無反顧地走去,忙喊:“好啦好啦,就按啟兄說的吧。”

啟明說:“一會兒我打發人來驗貨裝箱,我在家裏把銀子收拾出來拉過來,把東西拉回去。”

周一文問:“現銀?”

啟明說:“當然是現銀,不過您要銀票,我就把錢存銀莊裏。”

周一文問:“您為什麼不早存呢?”

啟明說:“我不放心銀莊。”

周一文說:“反正銀票我們也得去提,現銀更好。”

等啟明走後,周一文問馮招財啟明為什麼把這麼多銀子放在家裏。馮招財說:“他以前是朝廷命官,這些錢都是不義之財,是說不清楚的,存在銀莊極有可能被別人查到,所以他們寧可放在家裏藏著。再說現在的年景誰還相信銀莊,到時候銀莊被搶了,或者逃走了,拿著那張紙有用嗎?”

周一文點點頭:“說得也是。”

沒多大會兒,門前停下兩輛馬車,車上拉著幾個大箱子。兩位老人帶著幾個夥計下來,把箱子抬到地上。有個老人進門說:“我們是啟大人派來的。”周一文點點頭:“進來吧。”他們把箱子抬進來,開始驗貨裝貨。馮招財說:“其實沒必要看,這件件都是真品,有一件是假的我就撞牆。”老者嚴肅地說:“賣東西的沒有說自己的東西是假的,賣瓜的沒有說自己瓜不甜的,真假我們得驗過後再說。”

兩位老人掏出放大鏡,一件一件查看著東西,每看好一件,夥計就用綢布包起來裝箱。一位老人拿起個釉裏紅龍瓶,跟另一位老人低聲嘰喳了會兒,然後說:“這個款有點兒不對勁兒。”

周一文與馮招財湊過來問:“什麼?什麼?”

老人說:“青花釉裏紅始於元代,以鈷為著色劑的青花和以銅為發色劑的釉裏紅兩種工藝結合燒製而成。在明代很少有青花釉裏紅的成功之作。康熙時期燒製成功,並有所創新。康熙青花釉裏紅主要是官窯瓷器。這個好像不是明代的,卻落著明代的款。”

周一文說:“就是康熙年代的也是古瓷。再者,我們已經跟啟賢弟談好,你看著不是新東西就行了。”

老人點頭說:“新東西倒不是。”

他們把東西驗好,都裝進箱子了,還不見啟明來。周一文打發馮招財帶幾個人去看看,並囑咐馮招財要仔細觀察,如果發現不對要馬上彙報。馮招財帶人來到啟明府上,見他們正從地下室往外搬銀子。馮招財看到箱子上掛著蛛網與塵土,釘子鏽跡斑斑,好像放了些年頭了。

啟明見馮招財來了,說:“看你們這急於出手的樣子,我感到我買貴了。”

馮招財說:“絕對沒有買貴。我來是想問問需要幫忙不。”

啟明說:“既然來了,那就幫幫忙吧。”

馮招財帶人進入地下室幫著搬銀子,裝上車,一同來到三寶齋。銀子搬到店裏,周一文先圍著箱子看,發現上麵布滿灰塵,釘子都是鏽的,不像新裝的,便放心了些。他讓手下把銀子全部倒出來過秤,結果差十兩不到二十萬兩,回頭說:“啟兄,不夠啊。”

“差多少?”

“差十兩。”

啟明從身上掏出一百一十兩放到箱子上:“這樣夠了吧?”

周一文讓馮招財驗銀。馮招財分別從不同的地方取出銀錠,擺到箱子上。啟明心裏開始敲鼓,如果驗出是假,今天就是他的祭日。馮招財首先找來真的銀錠進行比較,過秤,感到差不多的重量。然後用牙啃,是銀的硬度。周一文說:“找把斧子來劈開幾個。”啟明聽到這裏,心立刻跳到嗓子眼兒上,知道今天是難逃此劫了。他知道,這批假的裏麵是鉛與別的金屬做成的,外麵包了層真銀,別說劈開,就是刮狠了都會露餡。他故作鎮靜,問兩位老人:“有沒有假東西,你們可看好了?”

“大人,新東西倒沒有,隻不過有幾件好像是清仿明的。”

“什麼什麼,還有仿品。”啟明來到周一文麵前瞪大眼睛說,“那幾件仿品得挑出來,我們不要仿品,仿品不就是贗品嗎。”

周一文說:“啟賢弟,清代仿明代的也是古玩啊。”

啟明搖頭說:“皇帝還在,清朝還沒有滅亡呢,前幾天就是清朝,怎麼說清代仿明代的不是新東西。不行,我要求重新貨,把仿品全部挑出來,然後重新核價。”

前去找斧頭的兵喊:“報告,沒找到斧頭。”

周一文料想這麼多銀子不會是假的,再者啟明要求把仿品挑出來,感到太麻煩了,於是說:“沒有就算了。”轉過頭來對啟明說:“老弟,箱子都裝好了,別再麻煩了。要不這樣,這一百兩銀子我們不要了。”

啟明問老人:“到底幾件仿的?”

老者說:“大約有三件。”

啟明歎口氣說:“三件就算了。我們可以裝車了嗎?”

周一文說:“行啦,來來來,大家都幫幫忙。”

幾十個兵擁上來,幫著把東西搬到馬車上。啟明告辭時說:“買賣是買賣,一分錢都要爭得臉紅脖子粗。朋友是朋友,明天我過來請大家吃飯。”

周一文想到晚上就回去了,說:“不必客氣,下次吧。”

啟明帶著馬車走了,周一文與馮招財回到店裏,讓士兵們把銀子裝箱。然後對馮招財說:“馮招財你去訂馬車,我們今晚出發。”

馮招財說:“能來得及嗎?”

周一文說:“大白天帶這麼多銀子危險。”

馮招財說:“那好,我去找馬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