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四,在意識形態上,由於確立了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思想,漢民族,作為一個社會主義民族,堅決批判和拋棄一切剝削階級的思想意識,使全民族的思想統一在馬克思主義的基礎上,努力建設社會主義的精神文明。40年來,漢民族在大力發展教育、科學、文學藝木、新聞出版、廣播電視、電影、衛生、體育、圖書館、博物館等各項文化事業,不斷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知識水平的同時,還以工人階級的、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以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和道德,以同社會主義公有製相適應的主人翁思想和集體主義思想,以同社會主義政治製度相適應的權利義務觀念和組織紀律觀念,以為人民服務獻身精神和共產主義的勞動態度對全民族進行教育。在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文化建設和思想建設兩個方麵都取得了進步。獲得了發展,大批社會主義的新人輩出,大量社會主義的新事湧現,雷鋒、王鐵人、羅健夫、蔣築英,以及“老山”英雄們都是漢民族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傑出代表。胡耀邦同誌在黨的12大的報告中還說過:“社會主義還必須有一個特征,就是以共產主義思想為核心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沒有這種精神文明,就不可能建設社會主義。”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沒有社會主義的精神文明,也就不可能有社會主義的漢民族。
196I年9月,李維漢同誌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幹部會議上的講話中論述中國各民族已經成為社會主義民族時,列舉了五個共同點,其內容是:
[1)政權是社會主義的,都是以工人階級(通過共產黨)為領導,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
(2)社會經濟製度是社會主義的。在生產資料的所有製方麵,各民族地區都是社會主義的全民所有製和社會主義的集體所有製占著統治地位和絕對優勢。
(3)在文化領域內,在大多數民族中,社會主義文化占主導地位,並且日益發展著。
(4)大多數人民社會主義的政治思想麵貌已經在不同程度上初步形成。今後,在社會主義經濟基礎日益發展和鞏固的條件下,隨著社會主義文化教育的發展,以及社會主義的生活實踐和自我教育,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思想,國際主義和愛國主義相結合的思想,必然在各民族人民中日益普及、提高和深入起來。
(5)中國共產黨的統一領導,已經在一切民族中鞏固地樹立起來了。
並說:“這些共同點,標誌著我國最大多數的民族已經開始成為社會主義民族”。
現在,作為社會主義的漢民族,經過40年的鍛煉和發展已經成熟起來,正以嶄新的麵貌和姿態,為實現國家的現代化和民族的複興,萬眾一心,楔而不舍,不屈不撓地前進著。
對於古老的漢民族,如果說兩漢是其幼年時期,隋唐是其青年時期,明清是其中年時期,近代是其老年時期,那麼,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的漢民族則是漢民族的返老還童。在曆史上曾經對人類文明作出過輝煌貢獻的漢民族,16世紀以後,特別是在近代落後了,衰老了。但是今天,以社會主義為其新的生命力的漢民族,一定會達到和實現民族振興的目的。
試看未來的世界,在繼承曆史優良傳統的基礎上振興起來的社會主義的新漢民族,必將以嶄新的精神麵貌、物質麵貌和社會政治麵貌出現在世界的東方!
漢民族有悠久的曆史,眾多的人口,輝煌的文化,強烈的民族意識,特殊的凝聚力、吸收力和創造力。在其漫長的曆史發展過程中,雖然五彩繽紛又複雜多變,但是作為一個曆史上形成的穩定的民族共同體,其表現在民族的“四大特征”上,是有特定的內容和穩定的特點的。這就是斯大林所說:“每一個民族,不論其大小,都有它自己的、隻羽毛球它而為其他民族所沒有的本質上的特點、特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