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0章 漢民族共同心理素質的特征(4)(1 / 3)

但是,曆史上又有許多漢族人,其中也有不少文人學士,從“無為”治身思想出發,把“知足者常樂”當作人生的真諦,而把日常時勢、人事升遷,功業名利,家境貧富,生死節操等等,統統置於自然發展之中,置於有意無意之間,有難不愁,有苦不怨,表現出一種胸襟開朗的樂觀主義的才情、氣質、格調、風貌。

此外,還必須指出的是,老子從“無為”論出發,提出了為人處事的兩個原則,一曰“不敢為天下先”;二日“曲全”,即委曲求全。這兩個原則,在漢民族的共同心理素質中

留下了很深的印痕。從一定的意義上來說,“不敢為天下先”和委曲求全是有其合理性的,但是這兩個原則的積澱在漢民族共同心理素質上所凝結成的保守性,卻使得漢民族缺乏創新和競爭的進取精神,是不能不引起我們深刻反思的。

再次,讓我們看一看道家思想的辯證論,在漢民族共同心理素質中的積澱。

道家思想十分可貴的一點是它的辯證論。老子比較係統地揭示出事物存在的相互依存性,如他在《老子》中所列舉的美醜、難易、長短、高下、前後、有無、損益、剛柔、強弱、禍福、榮辱、智愚、巧拙、大小、生死、勝敗、攻守、進退、靜躁、輕重等等,都是此方不存在,彼方也就不存在,正如他所說;“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聲音相相,前後相隨”。突出強調了事物的統一性和相對性。

老子這種帶有相對主義色彩的辯證論,積澱到漢民族共同心理素質之中,對漢民族的思維方式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最突出的就是表現在中醫立方用藥的辯證施治上。對中醫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中醫對人體的認識概括為陰和陽,氣和血等;治療的方法有攻與補。扶正與祛邪等;辨別病征有虛與實、寒與熱、表與裏;中藥的藥性有溫與涼、升與降、浮與沉、剛與柔等等不同。所有這些難道不正是道家辯證論的反映和表現嗎·至今它仍然是中醫理論的基礎之一。

另外,道家辯證論的許多原則,以警句的形式,在漢民族社會中長期廣泛流傳,如“柔弱勝剛強”,“強粱者不得其死”,“將欲取之,必先與之”,“禍福相倚”,“大巧若拙”,“大智惹愚”,“物極必反”等等,兩千多年來已積澱成為漢民族的精神財富。至於漢民族所獨具的太極拳也正是老子剛柔相濟辯證論的一個典型實例。

最後,讓我們看一看道家思想的神仙論,在漢民族共同心理素質中的積澱。

老子本身不是宗教家,他五千言的《老子》更是純粹的哲學思辨之作,但是,曆史又是那樣的捉弄人,作為哲學家的老子,後來竟被神仙方士們打扮成道教的教主,這是老子本人始之所末料的。其實,這也不能完全責怪神仙方士們,仔細考察一下,在一定程度上卻是他自已哲學思想的神秘性所致。他的“道”論,把“道”看作是“萬物之母”、“萬物之宗”,但卻是看不見、聽不到、摸不著的超時空的神秘“存在”,這正好為道教創立教理所利用,此其一。其二,《老子》中關於“長生久視”的種種神秘之言,又正好被道教牽強附會地解釋為長生不死。其三,老子主張清靜無為,又愛惜形神、注重養生,又正好被道教借來為神仙方土們的各種巫術作掩飾。其四,老子本身的曆史又帶有神秘性,司馬遷即雲:“若老子百有六十餘歲,或言二百餘歲,以其修道而養壽也。”並說老子西出關而隱,“莫知其所終”。以及孔子將老子比作龍的“仙氣”,也正好是道教便於穿鑿附會的絕好資料。這樣,哲學家的老子被梳裝打扮成道教教主的老子,而立於漢民族民間;而老於思想中神秘主義的東西,也被道教改頭換麵成神仙論而流行於漢民族民間,在漢民族共同心理素質中積澱下了一層厚重的神仙觀念,宗教觀念淡薄的漢民族多神崇拜卻得到了畸形發展,請看:

對於天,除前麵已提到的玉皇大帶總執“天道”外,又認為青帝是東方之神,赤市是南方之神,黃帝是中央之神,白帝是西方之神,黑帝是北方之神。天神中,又分別有主管男仙的東王公,主管女仙的西王母。

對於山、水,認為山有山神,各名山都有自己的神;又認為水裏有“四海龍王”,龍壬除統領水族外,還掌管升雲降雨,故常常向它求雨。

對於地,認為每一地段都有“土地神”管理,古代稱為“社神”。

對於一些自然現象,認為雷公是司雷之神,電母(又稱“雷婆”)是司閃電之神,雨師是司雨之神,箕伯是司風之神,回祿是火神。

對於愛情,有象征夫妻相愛的“和合”神。原為一神,後又改二神,常畫二像,蓬頭笑麵,一持荷花,一捧圓盒,取和諧合好之意,又叫“和合二他”。

對於婦女,奉之為女衝的有4個:一是玄女,又叫“九天娘娘”;二是碧霞元君,其為泰山神——東嶽大帝之女;三是鬥鬥姆——北鬥墾之母;四是素女,極善彈琴唱歌。對於壽命,認為壽星,即老人星是專司長壽之神,把他畫成白須持杖,頭部長而隆起的模樣,又叫他為“南極老人”,俗稱“老壽星”。麻始是長壽的女仙,故漢族祝女壽者多給麻姑像贈送,名曰“麻姑獻壽”。

對於地理方位,認為青龍是東方之神,並兼吉祥之神;白虎是西方之神,並煎凶神;朱雀是南方之神;玄武是北方之神。四種合稱“四方四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