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一個幅員廣大的國家,東西跨許多的經度,南北占許多的緯度,南北之間,東西之地,無論在土質、氣候、物產等方麵都是天差地別,但是,無論在亞熱帶的嶺南地區,還是在亞寒帶的黑龍江流域;無論在東海之濱,還是在黃土高原,無論是在山青水秀的魚米之鄉,還是在窮山惡水的山石之地,漢民族都能生根、發展。曆史人多次發生的北方“漢人”大量南遷,不斷開發南方的事實;近代史上華僑開發南洋、以及開發美國西部的事實,也部表明了漢民族隨遇而安的適應性。這種在艱苦、困難的環境和條件下,不僅能生存,而且能發展的事實,確實是堅韌民族性格的一個具體表現。
自古以來,漢民族視祖國如母親,在民族意識形成和增長特別講究民族氣節。孟子早就說過:
“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信,行天下之大道,得誌馬氏由之,不得誌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這種“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氣概正是民族氣節的具體寫照。本章第一節《儒家思想築成的心理長城》中舉之蘇武、文天樣等的“浩然正氣”,確實表現了漢民族高風亮節的民族氣節。到了現代,尤其是在抗日戰爭時期,在“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漢民族中又湧現出了千千萬萬具有堅貞民族氣節的民族英雄,使漢民族堅韌的民族性格發揚光大。
堅韌,真是漢民族最可寶貴的一種民族性格。
2.勤儉
本章第一節引證過的大禹“克勤克儉”的故事,給漢民族勤儉的民族性格作了很好的注釋。
漢民族農民的勤儉是舉世聞名的,幾千年來他們“背朝太陽,麵向大地”,世世代代,辛勤操勞,養活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一個民族;又精打細算,節衣縮食,長年累月,日就月將地過日子,養活著家家戶戶的妻兒老小。勤儉成了漢民族農民的純樸秉性,羅中立的油畫《父親》就入木三分地表現了漢民族農民勤儉的秉性。近、現代漢民族工人的勤儉也是著稱於世的,他們在資本家的壓迫剝削下,生活極端貧困,工資很低,工時很長,勞動條件也十分惡劣,夏衍的《包身工》從一個側麵表現了漢民族工人的勤儉精神。時至今日,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漢民族的工人和農民,不是在與全國各民族人民一道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長征”中,正進一步發揚著勤儉的美德嗎2
更值得大書一筆的是,漢民族知識分子刻苦求學的勤儉性格。古話說:“書山有路,勤為徑。”且不說古代“囊螢”、“刺股”、“十年寒窗”刻苦讀書的風習是如何普遍,單就現代海外華僑學有成就的大批學子,就足以使漢民族引為驕傲和自豪。現在刻苦讀書在漢民族中又蔚然成風,那被“十年浩劫”耽誤了的百年一代正在成為好學的一代。為了振興中華,除各級各類學校的學生在刻苦用功外,還有電視大學就讀的千千萬萬的學生,更有那參加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的萬萬千千在職幹部、工人、農民和解放軍戰士,他們是在更大的範圍裏發揚著漢民族勤儉的美德。
更令人可敬的是廣大中年知識分子,他們雖然工資低,負擔重,條件差,既要搞專業,又要做家務,還要教育孩子。他們光大著勤儉的性格,充當了今天中國科學工作的頂梁柱,為“四化”拚搏著。羅健夫、蔣築英是他們中的代表,《人到中年》中的陸文婷是他們的藝術典型。外國人常常評價中國的留學生具有“東方人的智慧”,其實,與其說是“智慧”,毋寧說是“勤儉”,魯迅先生說得好:“那裏有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勤儉,真是漢民族的一個傳家寶。
3.剛健
剛健,就是一種堅強奮力,不怕犧性的勇敢精神,是漢民族民族性格的精華所在。
漢民族剛健的民族性格,在《周易》中已見端倪,其雲:“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君子以獨立不懼”;“君下以遏惡揚善。”等等指出了君子應具有剛健自強,致命遂誌的彌天大勇。此後,剛健、勇敢的精神遂構成漢民族“君子”人格的支柱和精髓,化作漢民族的民族性格。對此,魯迅先生作過深刻和精辟的概括,他說:
“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拚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雖是等於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梁。”
正是在剛健性格的孕育下,漢民族中一代又一代,一批又一批誌士仁人,人傑精英,在各種內優外患的狂風惡浪之中,或喊出了人民的呼聲,或以身報國,組成了漢民族的脊梁骨。曆史的傳統是割不斷的,民族的性格也不會失傳。今天,八十年代的“黃帝子孫”中不是又湧現出了中國女徘,老山、者陰山戰鬥英雄,火箭專家鄧稼光等,充分表現漢民族剛健性格的民族精英嗎·他們是漢民族在“新長征”中的脊梁骨!
剛健,真是漢民族民族性格的精華所在。
4.誠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