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實,是言行與內心思想一致的優良性格。本章第一節在論述儒家仁禮思想的,對孔子提出的叫“信”已作了分析。現在所要討論的是誠實,作為一種民族性格,是漢民族所普遍具備的。王二毛放羊的故事世代相傳,膾炙人口,就是團為它是培養兒童誠實性格的好教材。漢民族雖然缺乏法製傳統,但幾千年來卻靠“言而有信”維持著社會的交往和秩序。漢語成語中“信及豚魚”、“信暫旦旦”、“開誠布公”、“開誠相見”、“肝膽相照”、“披肝瀝膽”、“推心置腹”,及“一言既出,駟馬難追”等詞語,都是漢民族誠實性格在語言上留下的軌跡。直至今日,漢族民間私人借錢、借東西,一般都以口說為據,靠的就是誠實。不講信用,不誠實的人,是要被人們嗤之以鼻的!
誠實,是漢民族性格中又一個寶貴的美德。
5.內向
漢民族是一個感情豐富、纖細,卻“藏於內而少形於外”的民族。漢民族傳統節日豐富多彩,卻沒有一個節日具有狂歡的性質。漢民族禮儀合蓄,朋友之間,甚至夫妻之間表達感情的方式,絕對不會在公開場合擁抱、接吻。漢民族這種內向的性格,對文學藝術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如在繪畫方麵,西洋畫崇尚人體美,表現出外向的、寫實的形式美的特點,而中國畫卻崇尚山水、花鳥,表現出內向的、寫意的含蓄美的特點。又如在戲劇方麵,西洋歌劇刻意再現真實的生活,也表現出外向的、寫實的形式美的特點,中國的京劇卻從生活到語言,從動作到舞台美術無不源於生活,卻經過提煉、加工和美化,又高於生活,利用“程式”進行表演,也表現出內向、寫意的含蓄美的特點。在文學上,西方文學往往感情奔放,外向地、寫實地表現人物的感情和行為,特別是關於愛情的描寫,往往來用自然主義的手法;而漢民族的文學作品,內涵豐富,常常采用比興手法,內向地、寫意地表現人物的感情和行為,《紅樓夢》中,寫寶黛愛情,纏綿悱惻,文外曲致,以含蓄為美。總之,人們常說的古外之意,弦外之音,畫外之畫,即漢民族的內向性格表現在藝術作品中的含蓄美成了漢民族藝術的一大特色。
有意思的是漢民族中關於美女的標準,一般均認為除貌美外,還應溫柔、賢惠、嫻雅。不僅西施、王昭君、貂蟬、楊貴妃“四大美人”的形象是這種內向合蓄美的化身,就是從印度傳入的可男可女,可老可少,共有32變的神怪——觀音菩薩,化作“女神”後,也被漢族民間塑造成腳踏蓮花、手持淨瓶、麵容柔嫩、慈愛典雅、俊秀飄逸、文弱動人的形象。其實,這那裏是佛教的菩薩·分明是漢民族的“維納斯”,是漢民族內向含蓄型美女的一個藝術典型。
漢民族內向的民族性格,還表現在說話的婉轉上。所謂婉轉,就是用暗示的方法,繞圈子的方法來說明事情,或表達自己的願望和要求,而又能做到彼此心照不宣。最普遍的例子就是夫妻之間的稱呼上,夫稱妻從不宜呼為妻,而婉轉地稱之為“內人”、“孩子他媽”等等;至於也不呼丈夫為夫,也是婉轉地稱之為“外人”、“孩子他爹”等等。又如一個人死了,人們次本直截了當地說“某人死了”,而是婉轉地說“某人過世了”,“某人走了”等等。
內向,真是漢民族顯著的民族性格之一。
6.溫順
溫順,就是溫和、順從的性格。本章第一節討論“溫、良、恭、儉、讓”問題時,已論及和顏悅色、心平氣和、言柔意誡、溫文爾雅之“溫”。在此要進一步討論的是漢民族溫順的民族性格,具體地有些什麼內容呢?分析起來,主要有二。一為以和為貴,二為危難、逆境之中安之若素。
以和為貴,這是儒家“中庸之道”的處世哲學鍛鑄出來的民族性格。所謂“中庸”,即孔子所說“過猶不及”。就是說“過”與“不及”都不好,主張辦事處事要講究適度,要求不偏不倚,取法乎中。因此,自古以來,漢民族無論處理家事或國事,都奉行“以和為貴”的原則,家庭中發生糾紛當無庸多言。大家都希望“合稀泥”的,此即俗話所說:“和氣生福”。“和氣生財”。處理國事以及其他少數民族的關係,漢民族也是盡量用和平手段的,漢唐的“相親”政策也正是“以和為貴”精神的體現。非萬不得已,絕不訴諸武力,所以,漢民族是一個熱愛和平的民族,既有曆史淵源,又有心理基礎。
為了求得溫和、穩妥,再加上本章第三節《宗法思想在共同心理上的烙印》中已闡述過的家長觀念的影響,漢民族在危難和逆境之中,往往不抱怨,不發怒,不表示不滿意,而表示出安之若素的順從。1957年反右鬥爭的擴大化,把許許多多忠於黨、忠於祖國、忠於人民、忠於社會主義的知識分子,打成了向黨進攻的“右派分子”,而這成千上萬的含冤受屈被劃為“右派”的知識分子,竟也順從地被“改造”了20多年,這當中漢民族溫順的民族性格不是起了一定的作用嗎?
溫順,也真是漢民族顯著的民族性格之一。
7.愛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