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0章 民族禮儀(1)(2 / 3)

滿月時,稱為“彌月”。舊俗要給孩子理胎發,辦酒席慶賀,俗稱“剃頭”。有的地方則規定農曆四月初八為新生兒的“剃頭日”。《東京夢華錄·育子》對此有記載:“至滿月則生色及繃線,貴富家金銀犀玉為之,並果子,大展洗兒會,親賓盛集。煎香湯於盆中,下果子彩錢蔥蒜等,用數丈彩繞之,名曰圍盆。以釵子攪水,謂之攪盆;觀者各撒錢於水中,謂之添盆。盆中棗子直立者,婦人爭取食之,以為生男之徵。浴兒畢落胎發,遍謝坐客。”現代漢民族對小孩的滿月已視為常事,但有些地方的農村還比較重視,往往要請滿月酒。

周歲時,古稱為“周晬”,是小孩從出生以來最隆重的日子。古俗,孩子周歲這一天要試測前途。其方法是男置弓矢紙筆,婦女則刀尺針鏤,以及各種食物、衣服於桌,讓孩子自取,取中者為其前途之征兆。所以《東京夢華錄·育子》中又說:“至來歲生日謂之周晬,羅列盤琖地,盛果木飲食、官誥筆研算稱等,經卷針線、應用之物。觀其先拈者以為征兆,謂之試晬,此小兒之盛禮也。”現代漢民族對小孩周歲普遍較重視,不管是城市還是農村,一般都要給小孩拍照留念,做新衣服,吃雞蛋麵條以示祝賀。經濟條件較好的家庭有的還辦生日酒,款待親戚朋友。江南農村還有包周歲粽子的習俗,這種粽子包得比一般的粽子長,意寓孩子快長大。

古代漢族男子到20歲時要選擇吉日,敬請賓客,由父親在宗廟裏主持冠禮。《禮記·冠義》記載:“古者冠禮筮日筮賓,所以敬冠事。”女子十五歲時行笄禮,《禮記·士昬禮》說:“女子許嫁,笄而之稱字”。其《注》又說:“笄,女之禮,猶冠男也。”冠禮和笄禮的舉行表示人已成年,可以結婚了。近、現代早已不衽這些禮儀,隻是在年滿20歲時往往比較隆重地慶賀生日,經濟條件好的人家舉辦生日酒,宴請親戚朋友,一般人家也要略備酒菜,吃雞蛋麵條,舉家相賀。《婚姻法》隻是規定男子22歲,女子20歲,始得結婚。

漢民族的生禮充滿著漢民族文化的濃鬱氣息。

(第三節漢民族的壽禮)

漢民族習俗,對生日的祝賀分兩類:一類是對60歲以下的人稱之為“過生日”,另一類是對60歲以上的人稱之為“做壽”。傳統的風俗不管是“過生日”,還是“做壽”,均要吃麵,因為麵條長,意示長壽,故生日麵謂之“長壽麵”,這與西方各民族生日吃蛋糕的習俗大相徑庭。有的地方是吃雞蛋麵,有的地方則是吃紅糖麵。

另外,一般歲數的生日往往從簡,而逢10歲數,如10歲,20歲、30歲、40歲、50歲……則比較隆重,稱之為“大生日”或“大壽”。有的地方則“賀三不賀四”,或提前一年“做壽”,主要是忌“四”、“十”與“死”在方言中相同。“過生日”或“做壽”有三種不同的情況:20歲以前主要是大人給孩子慶賀,常常給孩子送些禮物以資紀念;60歲以前往往是自賀,若孩子已長大成人,也買些禮物慶賀;60歲以後則是後輩給上輩賀壽,以表孝心。

漢族習俗為何對60歲以上的人過生日稱之“做壽”?這與漢族曆來尊老敬老的道德觀念有關。因為“壽”字即壽命,有長久之意,《詩·小雅·天保》即說:“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所以一般漢族人的心理,都希望自己長輩長壽,故對老年人的生日就稱之為“壽辰”或“壽誕”,對逢十的生日稱為“大壽”,過生日就稱之為“做壽”,賀生日就稱之為“祝壽”或“賀壽”。壽命越長越受人尊敬,對老年人的年歲謂之“高壽”。《主子·盜蹠》說:“人,上壽百歲,中壽八十,下壽六十。”甚至以天上的“老人星”來象征長壽,並塑造為神,稱“老壽星”,至今“老壽星”的年畫還特別受歡迎,還敬稱祝壽人為“壽星”。在禮儀形式上“做壽”比“過生日”也要隆重得多。富裕的人家一般都設壽堂,高掛紅底金字的大壽字,備壽酒,宴請親戚朋友,各種賀壽的禮物中往往有用米麵做成的“壽桃”,有文才的人還寫“壽詩”相賀。

現代漢民族的壽禮與古代相比,隻是剔除了封建迷信的成分和繁瑣的形式,比較簡單,隨意些,而對年幼的人“過生日”的祝賀和對老年人“做壽”的慶賀的觀念基本如故。

漢民族的壽禮也充滿著漢民族文化的濃鬱氣息。

(第四節漢民族的婚禮)

結婚是男女人生的一件大喜事,漢民族的婚姻禮儀曆史悠久,民族文化的氣息更加濃鬱。

古代漢民族婚禮,早在春秋舊中國時期華夏民族時,已形成一套完整的禮儀,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新迎”等“六禮”。

“納采”,就是發動婚議,即男家發現某女家可為議婚對象,則謀媒人向女家提親,女家答應議婚後,男家備禮去女家求婚。《儀禮·士昏禮》即說:“昏禮,下達,納采用雁。”後人稱之為“說謀”。

“問名”,就是男家請媒人請問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儀禮·士昏禮》即說:“賓執雁,請問名”。主要內容是雙方交換正式年庚,稱為“庚帖(又叫八字帖)”,除注明男女生辰八字外,還要詳注三代及主婚人姓名、官職、裏屬。其目的是要了解雙方家族的來曆,即俗話所說是否“門當戶對”。近代稱之為“換龍鳳帖”。舊俗不少迷信者還要請算命卜卦的術士來卜凶吉,《儀禮·士昏禮》鄭玄《注》說:“問名者,將歸於其凶吉。”即後世所謂“合婚”,合則當然親事可初定了,但往往有什麼“雞猴不到頭”,屬雞的不能配屬猴的;“羊鼠一旦休”,屬羊的又不能配屬鼠的,以及八字不合,男女相克等等無稽之談。此種風俗雖全是毫無根據的迷信,但自古以來相信者還是大有人在,古代當不必說,就是現代,特別是農村中仍有人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