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民族傳統的工藝美術,巧奪天工,精美絕倫,是民族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幾千年來,勤勞、聰明、人口眾多的漢民族,在其遼闊的共同地域上,為滿足和適應人們物質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在衣、食、住、行、用的各個領域裏,大用其武,就地取材,利用和改造大自然賜與的各種極為普通的原材料,即石頭、泥土、骨牙、竹木、羽毛以及金屬,巧奪天工,因材施藝,創造出了很多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工藝美術品,使人觀為歎止。
漢民族的工藝美術,其品種之盛,風格之異,手法之巧,情趣之美,猶如百花競豔、眾彩紛呈,美不勝收,它蘊含著漢民族的智慧,融彙了漢民族特有的民族氣質和文化素養,是漢民族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一節傳統民族工藝是漢民族文化的精品)
漢民族傳統的工藝美術,主要有陶瓷、刺繡、織錦、地毯、玉器、象牙雕刻、木雕、竹刻、石雕、編織、漆器、象具、金屬工藝、扇、煙花爆竹等等,曆史悠久,品類繁多,形狀瑰麗,精致玲瓏,是民族文化的精品,它既昌漢民族智慧的結晶,又是漢民族心理素質的表現。
以玉器為例。玉器,又稱“玉雕”。由於玉石質地堅硬純潔,晶瑩透明,雕逐艱難,自古以來視其為珍貴的藝術傑作,是工藝美術精品中之精品,被稱為是“鬼斧神工”的絕技。為什麼漢民族的玉雕達到這樣高的藝術水平?這與古代華夏民族以及漢民族重玉、敬玉的共同心理有密切的關係。
在現代人看來,玉雕成的玉器,僅僅是一種工藝美術品,它可以給人以美的藝術享受。倡在古代華夏民族以及漢民族中,玉器首先不是一種好看的工藝美術品,而既是具有禮法意義的服飾品,又是宗教崇拜的附托品。這就是說在古代華夏民族以及漢民族的心目中,玉器不僅是藝術的,更重要的是宗教的禮法的和道德的。其宗教的意義,大概源於原始人對自然的崇拜,以及對玉既複雜又不可描述的美色的神秘感,玉出自石,而石器在整個原始社會中對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所起的特殊作用,引起原始人對石器中最美的玉器的原始崇拜,是後世完全可以理解的一種純樸的原始崇拜。在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第四文化層所發現的28件用玉和瑩石製作的裝飾品,距今約六、七千年,是迄今發現的最早的玉器。進入階級社會後,玉器的宗教意義更明確了,《周禮·春宮·大宗伯》中就有“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的記載。“蒼璧”、“黃琮”都是玉器,此時已定為祭天地的禮器了。其禮法的意義,源於古代周族的守法製度,在守法等級製度下,不同等級的人佩戴不同的玉器,以示其等級身份之不同。《周禮·春宮·典瑞》中就具體地說:“王執鎮圭,公執桓圭,侯執信圭,伯執躬圭,子執璧,男執蒲璧,以朝宗遇會同於王。”圭,是一種長條形,古代貴族朝聘、祭祀、喪葬時所用的禮器。《後漢書·明帝紀》也說:“親執圭璧,恭祀天地。”這樣,玉器也就被禮法化了。其道德的意義,則是玉器本身純潔、晶瑩的色澤和光潤,仿佛是一個有道德的人的化身,即所謂“君子於玉比德焉。”於是古代漢民族佩玉為不可缺的道德行為。所以《禮記·玉藻》說:“君子無故,玉不去身。”至今人們往往喜歡用玉來形容思想品德高尚的人或美麗的人。不少的人,包括一些男人在內也喜歡以“玉”為名。古代漢民族重玉、敬玉的心理在葬禮中也有表現,那就是用玉器殉葬。如古禮在死者的心、背及四方放六種不同的玉器,即禮天、地及四方。漢朝以後又有“含玉”的風俗等。
由於玉器在漢民族社會生活中具有這種特別的意義,玉雕的發展,也就是必然的了。商朝玉器的生產規模和工藝技術水平就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玉雕工藝上,已掌握了陰刻、浮雕、圓雕、透雕等方法,並首創了立體玉雕人像和各種動物,還能巧用玉色。如殷墟出土的兩隻藝術構思精巧的玉鱉,殼和肚的顏色黑白分明,其中一隻,兩隻鼓鼓的眼珠是黑色的,另一隻,四爪上都留有黑爪尖,形象和顏色的運用惟妙惟肖。而殷墟“婦好”墓出土的近600件玉器,其中裝飾品和藝術品300多件,禮器、儀仗用器200多件,實用品約60件,實為商朝玉器的展覽。兩漢時期,王侯貴族盛行“玉衣”作葬服。前述《漢民族的葬禮》中所提到的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及其妻竇綰墓出土的兩件金縷玉衣,保存完整,玉衣的外形與人體形狀一樣。每一件由2000多塊形狀不同的玉片,用金絲編綴而成。每塊玉片都要磨光、鑽孔,表現了相當高的水平。東晉時還出現了高3尺的玉雕人像。隋、唐時期的玉器,在造型和裝飾上都出現了新風格,玉鐲就是這時出現的。從唐到明,還流行製作精致的玉帶,成為官場禮物的重要組成部分。明清時期玉雕工藝技術已相當成熟了,並出現了大型玉雕作陳設工藝美術品。現在北京故宮博物院珍寶館清明乾隆年間的大玉雕——“大禹治水圖”,上麵刻畫了漢族古代勞動人民戰勝洪水的生動、壯麗的情景,全重5000多公斤,用6年時間雕成,其精巧絕美,大有“鬼斧神工”之妙。解放後,玉雕這門傳統工藝美術有了更大的發展,現在人們根據各地製作的特點,通常把玉雕分為京作(北京)、蘇作(蘇州)和番作(新疆)三種類型。玉雕藝人在一塊渾樸的玉料上,根據其天然色澤和自然形體的不同特點,巧妙構思,量料取材,因材施藝,顯瑜掩瑕,從而使玉料成為巧奪天工,玲瓏剔透,栩栩如生的高級工藝美術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