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外婚產生在原始社會母係氏族時代的晚期。我們可以通過古代傳說中的“女兒國”來印證。像《西遊記》所寫“女兒國”唐僧,豬八戒師徒飲河水而懷孕,《鏡花緣》描寫唐敖、林之洋在女兒國被圍困抬親,等等。
但是,曆史上廣泛流傳的女兒國傳說給我們一個重要啟示,即中原漢民族已進入文明程度很高的封建時代,而邊疆一些少數民族還處於十分落後的母係氏族時代。值得重視的是這些女兒國的記載,都是在遙遠的邊疆地區或海上,故隻可傳聞,不得眼見其實。
當然,在中國原始社會群婿製風俗保持到現代最典型的就是雲南永寧納兩族的“阿注婚”。納西族語“阿注”的原意是朋友男女可以互稱“阿注”,婚姻雙方無所謂嫁娶,也不組織夫妻型家庭,按照習慣女子到了十四五歲舉行“穿裙子禮”(相當於漢族古代女子的“及笄禮”)表示已經成年,便可以尋找阿注,與異性過偶居生活。
男阿注黃昏或夜間到女方家住宿,拂曉便離去,男女雙方都隨母親在母係大家庭中生活。男女雙方來去自由,互不幹涉。所生子女歸女方撫養,男子不承擔任何責任。
古代傳說“聖人無父,感天而生”,如果我們透過原始社會群婚製的棱鏡折射去觀察就絲毫不難理解,聖人並非“無父”,隻是不可確知其生身之父是誰而已,這與“民知有母不知有父”的原始社會族外群婚製社會狀態完全一致。到了封建社會後,為了神化“聖人”,便認為是“感天而生”,給其不知有父的頭上又加一道靈光圈。
張守節《史記正義》記載,黃帝之母名附寶,在郊野見雷電繞北鬥樞星感而懷孕,24個月後生黃帝於壽丘。炎帝的母親名任姒,在遊華陽時遇“神龍首”感生炎帝。顓頊之母名女樞,遇“瑤光如虹貫月,正白,感女樞於幽房之宮,生顓頊”。
《史記·殷本紀》記載,商人的始祖契的母親在水邊沐浴,吞食了一隻燕子卵(古代把燕子稱“玄鳥”)而懷孕生契。周人對始祖後稷的母親薑嫄進行了熱情的稱頌:薑嫄無子,恭恭敬敬地祭祀上蒼,回來時踩到了上帝的足跡上,於是便“載震載風、載生載育”懷了孕,生下後稷。後稷生下時更為離奇,像羊的胞胎又不裂開,薑嫄便問巫卜,巫說是上帝不願意,沒有祭祀好怎麼就生了孩子。於是薑嫄把後稷丟在小巷路上,結果“牛羊腓字之”,牛羊都不肯踐踏反而給喂奶吃,又把他撿回來扔到樹林裏,遇到在樹林中打柴者又給撿回來;薑嫄第三次把後稷丟棄在寒冰上想凍死他,結果“鳥翼覆之”,一群鳥兒用翅膀為他蔽寒。薑嫄感到很神奇,再次把他撿回來收養,取名為“棄”(意即曾三次被丟棄),棄後來便成為周人的祖先,特別善於農業耕作,被後人尊奉為農神後稷。
在史籍中這種聖人感天地而生的動人離奇的神話傳說很多,這正反映了中國古代各個部落氏族,從母係氏族社會向父係氏族社會轉變時期,還是實行族外群婚製,性關係很混亂,就是母親也無法確知孩子的生父是誰。再者當時人們可能也未認識到男女婚配生育的奧秘,還沒有形成腋蓋子這個概念,所以也就隻知其母而不知其父了。
於是遠古的聖人便隻能神秘地解釋成感天地而生。通過遠古的“聖人無父”的傳說,我們可以看到原始社會母係氏族時代群婚製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