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一章 經典魚雷(1 / 3)

世界上最早的魚雷是浮標魚雷,就是將炸藥包掛在浮標下方的水中,浮標浮在水麵,本身無動力,靠潮流推向敵艦而引起爆炸。美國南北戰爭時期,南方用此攻擊北方軍艦,沉毀22艘,北方用以攻擊南方,沉毀6艘。在中英鴉片戰爭時,中國人民也曾利用類似的武器攻擊珠江口的英艦。

世界上第一條自動魚雷是奧匈帝國在1868年製造的,研製者為英國籍的工程師羅伯特·懷特海德。由於懷特海德名字的意譯為“白頭”,故習慣稱之為白頭魚雷。廠址在阜姆(今南斯拉夫裏耶卡)。這條魚雷直徑356毫米,長4.62米,重135.4公斤,航速6.7節,航程213米,裝藥8.2公斤。這種魚雷已具有現代魚雷的一切特征,如雷體呈魚形,雷頭部裝炸藥及引信,中段裝能源,後段裝發動機,雷尾有正反轉的螺旋槳。以後,懷特海德把他的發明專利售給了當時的各海軍國,成為各國發展魚雷的開端。

1878年1月25日,俄國海軍在巴統附近的海麵上,從艦艇上首次發射魚雷,擊沉土耳其的“莫基巴黑”型護衛艦,記下了魚雷的初次戰績。

世界上第一條人操魚雷是意大利研製成功的,其結構與普通魚雷相似。人操魚雷的特製座位上可坐兩人──駕駛員和潛水員各一名,他們穿防水服和配備供氧裝置。魚雷長6.7米,直徑0.53米,活動半徑約10海裏,最大航速2.5節,下潛深度達30米。人操魚雷裝在雷箱中,雷箱固定在潛艇甲板上由潛艇運往作戰區。然後乘員坐在人操魚雷上駕駛魚雷駛近到敵艦船底部後,乘人操魚雷的其餘部分返回潛艇。1941年12月18日,意大利人用這種人操魚雷,在亞曆山大港重創英國戰列艦2艘,擊沉油船1艘。

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日本為了挽回日暮途窮的敗局,研究了一種“回天”自殺人操魚雷。水下排水量僅9噸,雷頭被改為駕駛艙和戰鬥部,同時裝有彈跳裝置。當操縱者乘艇距攻擊目標45米時,一按鍵鈕,操縱者被彈到海裏,魚雷則自行飛向目標。這種自殺式“人彈”,日本曾多次使用,取得過一些微弱的戰果,但終究無力回天。

現代魚雷仍然是反潛作戰最有效的武器,也是反艦的主要武器之一。

近年來,由於核潛艇的水下航速已增至40節以上,潛深亦達450米左右,因而對魚雷的航速、潛深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航速最大的魚雷是英國研製的“真旗魚”魚雷,其試驗航速已達70.5節,作戰航速將達65節以上。此外,這種魚雷重達1850千克,潛深1200米,同樣非其他魚雷能比。

世界上航行時間最長的魚雷是1916年5月31日,英國和德國海軍在日德蘭半島展開的一次激烈的海戰中,英國海軍“魯普斯”號戰艦右前舷第7號魚雷發射管發射的“日德蘭”魚雷。該魚雷長5.5米,重655千克,以壓縮空氣為動力。這枚魚雷自發射即日起,一直航行至1972年。共連續航行了56年,比當今世界上續航力最大的航空母艦還要長好幾倍。這枚魚雷在世界許多海域曾出現過它的行蹤。1928年7月12日,美國船員曾在百慕大三角碰見過它;1941年12月7日,有人見它遊過巴拿馬河進入太平洋,當時的報紙還發布了新聞;50年代,又有人發現它在大西洋漫遊;在巴西亞馬遜河三角洲,一名瑞士醫生還拍下了它的照片。對於它為什麼能航行如此長的時間,至今仍是一個謎。

1549年,為了對付倭寇的海上侵略,中國人民將火藥武器運用於水中,發明了一種人工操縱、機械擊發的“水底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