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出:
《歸潛誌》:古人謂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
經典今讀:
“十年窗下無人問”,是說讀書是艱苦的,也是寂寞的,書讀好了,取得功名,有可能名聞天下。戰國時“六國為相”的蘇秦,就經曆了先苦讀後成名的過程。
蘇秦是洛陽人,年輕時就胸懷大誌。為了學本領,他曾拜在鬼穀子門下,專攻縱橫術和遊說之術,這是一種專門靠口才和智商辦事的本領。跟鬼穀子幾年,蘇秦自覺學有所成,便告別師傅回老家洛陽謀發展。洛陽是周天子的國都,蘇秦就到宮城門口求見周天子,結果,別人理都沒理他。蘇秦很執著,屢次求見,但都吃了閉門羹。
蘇秦無奈,隻好告別國都,到諸侯國找機會。“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蘇秦一不做二不休,索性賣了家產,提著行李出發了。可惜情況不太樂觀,他雲遊了幾年,前前後後去了好幾個國家,卻沒一個國君有眼光,看出蘇秦是個萬裏挑一的人才。蘇秦一事無成,隻好灰溜溜回到洛陽。沒想到,回家的感覺並不美妙。家人對這個遠方歸來、身心俱疲的遊子橫眉冷眼,父母罵他沒出息,丟了蘇家的臉。老婆正在織布,頭都沒有抬一下,好像世界上根本沒他這號人。蘇秦也不好發作,因為他要解決現實問題:肚子餓得咕咕叫了,他得找點吃的。在外餓肚子常有,回了家,千不好萬不好,一頓飽飯總是有的。於是他央求嫂子給他熱點飯,可是嫂子白了他一眼,就好像他認錯人了似的。
遊子在外已經飽受冷眼,家人的態度更是雪上加霜。蘇秦垂頭喪氣獨自走進書房,輕輕掩上門。怎麼辦?前途在哪裏?他清醒地意識到:天上不會掉餡餅,七尺男兒,要想站直了,活得有尊嚴,還得出去闖。失敗是成功之母,這幾年沒闖出名堂,是因為學藝不精,人家覺得自己不是專家級人才。當務之急,必須刻苦攻讀——這也是他唯一的出路。
家人再煩他,還不至於把他攆走,蘇秦賴在家裏,重新開始了寒窗苦讀。這次他學習的專業是軍事理論,那時候叫兵法。他背水一戰,讀得很苦,每天都要熬到半夜。蘇秦雖然身強體壯,才智過人,但畢竟不是機器,到了下半夜上眼皮要和下眼皮打架。蘇秦決定戰勝自己,於是他“錐刺股”,讓自己在半夜依然保持亢奮的精神。就這樣埋頭苦讀好幾年,蘇秦覺得自己內力已經深厚,足以行走江湖,就第三次離開家,離開洛陽,去追逐夢想。這一次蘇秦成功了,他以精研多年的“合縱”理論,遊說六國,讓他們聯合起來對付強秦,結果獲得燕昭王的賞識。有了燕國這個平台,蘇秦終於可以大展身手了。到了第二年,六國都被他說服了,訂立了合縱聯盟,而蘇秦則掛了六國的相印。有一次蘇秦到趙國辦事,經過洛陽老家。“六國丞相”回家了,洛陽人轟動了,蘇秦的家人也趕到洛陽城外三十裏處恭迎他衣錦還鄉。
慧眼看經典:
許多成功者在成功之前,都付出過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苦努力。人們常常隻看到成功者光鮮的表象,而他們人後的付出卻鮮為人知。如果誤以為成功的過程是一件輕鬆容易的事情,那就大錯特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