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都江堰與水井坊對視千年(1)(2 / 3)

寫到這裏,我仍忍不住要帶著一種偏見和特殊情感,再一次介紹一番都江堰水利工程。除寶瓶口之外,我們還知道魚嘴建在江心洲頂端,把岷江分為內江和外江。內江為引水總幹渠,由飛沙堰、人字堤和寶瓶口控製泥沙及對水量進行再調節。外江為岷江正道,以泄洪為主,也由小魚嘴分水至沙黑河供右岸灌區用水。由於堤岸修築於卵石和沙礫之上,在衝積很深的河床上不易築成永久性堤岸,所以采用竹篾編成竹籠,裏麵裝滿巨大的鵝卵石層層堆積以使堤岸牢固。

這種教科書似的介紹我知道有些太落俗套,但為了節省文字,也隻有如此了。

就像一座酒坊的設計原理一樣,由於三大主要工程的合理規劃布局和精心設計施工,都江堰水利工程發揮了良好的引水、防沙、泄洪等綜合作用。在適宜河段的恰當位置修建魚嘴,能使枯水時內江多引水,洪水時外江多泄洪排沙;在河流彎段末端建飛沙堰,利用了環流作用,能大量泄洪排沙;寶瓶口鑿通玉壘山使內江水通過寶瓶口引向成都平原灌溉上千萬畝良田,寶瓶口在人字堤配合下又能控製內江少進洪水,減少成都平原的洪澇災害。

$二王廟隻是古蜀人治水的一個文化標誌

翻閱曆史史料我們知道,秦昭襄王時,四川最輝煌的事跡是蜀郡太守李冰領導人民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華陽國誌·蜀誌》在總結都江堰修築以後的成就時也稱:“於是,蜀沃野千裏,號為陸海。旱則引水浸潤,雨則杜塞水門。故記曰: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

麵對李冰這樣一位創造了天府之國的蜀中恩人,秦初的四川人真可謂愛恨交加,五味俱存。因為輝煌的古蜀王國經過數百年艱苦卓絕的努力,已經積累起燦爛的文明。是誌在完成統一中華大業的秦始皇,利用計謀一舉消滅了古蜀王國,使古蜀輝煌的文明戛然而止。有專家考證,三星堆文明就是在一次被外族侵略之前,蜀人匆忙自毀而倉皇逃竄時留下的一片狼藉。以至到了唐代,蜀中大詩人李白還發出“蠶叢與魚鳧,開國何茫然”的感慨。用我們今天的愛國主義觀點認為,李冰這位“敵國秦人”,就是在這個時候進入蜀中並繼承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治理的。

曆史一再證明,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世界水利史上的創舉,是人類征服自然的一次勝利,也是科學對迷信的一次勝利。《史記·河渠書》張守節正義引《括地誌》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秦昭王使李冰為蜀守,開成都縣兩江,溉田萬頃。神須取女二人以為婦。冰自以女與神為婚,徑至祠勸神酒,酒杯澹澹,因厲聲責之。因忽不見。良久,有兩蒼牛鬥於江岸。有間,輒還,流汗謂官屬曰:“吾鬥疲極,不當相助耶?南向腰中正白者,我綬也。”主簿刺殺北麵者,江神遂死。

這則故事說明,在都江堰修建以前,當地的統治者曾利用“江神娶妻”的迷信來欺騙人民。這同《西門豹治鄴》中的“河伯娶妻”極為相似。李冰擔任蜀守後,為了破除迷信陋習,以自己女兒與江神結婚為由,親自端著酒杯來到江神祠前敬酒,並厲聲斥責江神胡作非為,隨即化為蒼牛與江神相鬥,終於殺死江神而取得勝利。李冰治水鬥江神的故事流傳很廣,直至後代都江堰地區的人民還保留著飲酒鬥牛的風俗。

都江堰的修建,是一項非常艱巨的工程,繁重的勞動,需要飲酒解乏;長期的水中作業,離不開以酒禦寒;治水的成績,理當擺酒慶賀。都江堰水利工程與酒結下了不解之緣。在李冰鬥江神的神話中,酒和酒杯作為一種特殊的“道具”,特別是由酒演繹而來的“酒神”把李冰父子推到了英雄的神壇之上。正因為如此,李冰受到人民的尊重,被奉為“川主”。

雖然蜀中治水大業,從大禹王一直到開明王朝的曆代君王,可以稱得上是前赴後繼,代不乏人。然而真正馴服岷江之水,並將其引入成都平原,從而締造了“益州天府”之千秋功業者,則非李冰莫屬。是李冰最終完成了這項舉世矚目的偉大工程。雖然後世附會,把李冰前後的許多治水無名英雄的功勞,都劃歸到他父子二人名下,還建起了二王廟以祭之。我卻以為,二王廟隻是一個古蜀人治水的文化標誌。那兩尊神像,正是後世蜀人對所有治水有功的偉大先祖們永遠的緬懷。

人類的曆史就是一部治水的曆史,天府之國的誕生更是如此。經過距今大約三千年前曆代蜀王如鱉靈、杜宇等的相繼治水,才使這片土地初步得到平安。而真正把岷江引進平原,締造了“益州天府”的大功臣,則是公元前三世紀的蜀郡太守李冰,是他非常科學地實現了導江、防洪、引流灌溉等一係列功效。為蜀中“世平道治,民物阜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李冰身上,我們可以感受到水與酒那種一母所生的水乳交融的唇齒依存關係。從此我們也可以看出,李冰的偉大之處在於,他不僅成就了天府之國,更為秦朝在統一中國之後,鞏固其統治成果作出了驚人的貢獻。因為自都江堰修成之後,天府之國便成為秦朝實力最為雄厚的大後方,成為真正的“天下糧倉”。或許正是考慮到戰爭對古蜀人民帶來的災害,李冰這位秦人,才以臥薪嚐膽似的服務造福蜀地百姓,成就“天府之國”,最終得以贏得地方百姓的擁護和愛戴。可以設想,有了這樣的糧倉作後盾,隨之而誕生的酒也就不在話下了。成都平原後來的“天府之國”美譽也在情理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