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夫人是曾國藩的結發妻子,也是他的老師歐陽凝祉的女兒。婚後與曾國藩育有三子五女,長子曾紀第早夭,實際活在世上的有七個。歐陽夫人早年在湘鄉老家,道光二十年(1840年)攜子紀澤進京與曾國藩團聚,在北京的十二年中,生下五個女兒:紀靜、紀耀、紀琛、紀純、紀芬,以及第三個兒子紀鴻。鹹豐二年(1852年)曾國藩離京,歐陽夫人帶領子女回到老家,在鄉下持家教子十餘年,直到同治二年(1863年)才隨居曾國藩官邸。

歐陽夫人是典型的中國傳統婦女。她自從嫁入曾家門,便秉承丈夫的意願,親自操持家務,紡紗織布,燒菜煮飯,克勤克儉,毫無怨言。曾國藩雖然長期身在軍旅,後又總督兩江,經手的銀錢何止千百萬,但他以廉潔自律,“誓不以軍中一錢寄家用”,歐陽夫人在家的生活遠不像一般高官家庭那樣寬裕。

同治九年(1870年)十一月初三,曾國藩在南京兩江總督任上總結自己的修身持家之道,將之歸納為“慎獨則心安”“主敬則身強”“求仁則人悅”“習勞則神欽”四條,以此作為教育子侄的重要家訓。其主要精神是:

“慎獨則心安”。中國古代儒家代表人物都講究“慎獨”,並把此作為修身的基本要求之一。曾國藩推崇理學,並被人視為理學大師,他認為隻有做到慎獨,也即當遊離於“組織”和“集體”之外時仍能一如既往地以儒家的道德規範來約束自己,才能求得心靈的安靜寧謐和修養的浸潤升華。現在人們講在獨處時“耐得住寂寞、經得起誘惑、受得起挫折”,也是同樣的意思。曾子有言“問心無愧”,孟子有言“俯仰天地,不愧不怍”“養心莫善於寡欲”,都是注重通過慎重獨處時的言行名節來修養身心、曆練品性。林則徐有一副名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無欲則剛”四字恰是慎獨的最高境界。

“主敬則身強”。曾國藩把“敬”作為儒家道德規範的基本要求之一,指出,孔子以“敬”教人,程、朱諸子則千言萬語不離此一要旨。“主敬”的功夫,更可以使身體強健。對內守靜至純,對外恭謹嚴肅,是“敬”的功夫;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是“敬”的氣象;修己以安百姓,篤恭而天下平,是“敬”的效驗。內心有所敬重,有所畏懼,則能臨事神悚、氣振,不敢懈怠,身體因之變得強健。

“求仁則人悅”。曾國藩則把追求“仁”作為贏得人們真誠信任和擁戴的條件。他指出,每個人都是“得天地之理以成性,得天地之氣以成形”。百姓與世間萬物,均同出一源,如果隻知自私和利己,不知為他人著想,不知仁民愛物,則違背了天性人情。至於為人“父母官”者,肩承拯民溺、濟民困的職責,更應汲汲以求仁、教人以求仁,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自命,方能不負聖賢教化、君王信用。如此,則能雖成事顯達,而任勞任怨,天下人眾望所歸,誰會不擁戴他呢?

“習勞則神欽”。這是說,耐得住辛苦、習慣勞作的人,連神仙都要欽敬。古人說“業精於勤,荒於嬉”,又說“成由勤儉敗由奢”,一勤天下無難事,莫向光陰惰寸功。若為自己著想,則一定要操習技藝,磨練筋骨,遇到疑難困惑則努力學習和實踐,而後才可以“動心韌性”,長於才識,“增益其所不能”。為天下著想,則一定要吃苦受累忍饑挨餓,以普及勤勞習性和教化廣大民眾為己任,極勤以救民,極儉以奉身。所以君子欲成為人神信賴之人,關鍵一著莫過於勤勞。

曾國藩這四條齊家之道,與他一貫所主張的“八寶”“五箴”“十二日課”等的內核是一致的,無外乎勤、儉、敬、恕等內涵。他要求以此“二子各自勖勉”,“每夜以此四條相課,每月終以此四條相稽”“以期有成焉”。相似的,曾國藩還說,吾教子弟不離“三致祥”,即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

紙上得來終覺淺。曾國藩不僅在書信中指點曾家子弟不忘修身齊家,更是在實踐上模範帶頭,並時時監督子侄們的落實情況。他告訴兒子,“吾忝為將相,而所有衣服不值三百金”,又說“餘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習氣,飲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風,極儉也可,略豐也可。太豐則吾不敢也”,又叮囑主持家事的二弟曾國潢“吾家子侄,人人須以勤儉二字自勉,庶幾長保盛美”。曾國藩在前線,唯恐其弟在家為他買田置屋,“則寸心大為不安,不特生前做人不安,即死後做鬼也是不安”,並特意給國潢交代:“弟若聽我,我便感激爾;弟若不聽我,我便恨爾”“望賢弟千萬無陷我於惡。”1867年,當他聽說家中修整宅第用度鋪張的消息後,在日記中寫道:“接臘月二十五日家信,知修整富厚堂屋宇用錢共七千串之多,不知何以耗費如此,深為駭歎!餘生平以起屋買田為仕宦之惡習,誓不為之。不料奢靡若此,何顏見人!平日所說之話全不踐言,可羞孰甚!屋既如此,以後諸事奢侈,不問可知。大官之家子弟,無不驕奢淫逸者,憂灼曷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