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眼到。
就是說要認真看,看人,看公文。這條看起來很簡單,其實,“眼到”的關鍵是練眼。曾國藩看人,一眼就能把人的長處缺點、今後的前途發展看個八九不離十,這是什麼樣的“眼功”!看公文、看書,也有各種各樣的看法,有人僅僅看見字麵的意思,有人則看到了字裏行間的深意。眼力不同,看到的也絕不一樣。
4.手到。
就是要勤寫。比如人的優缺點,事情的關鍵點,想到就隨手記錄,以免遺忘。曾國藩在這方麵極為用心。他的日記就有若幹種,有的用來反省自己一天的過錯,有的用來記錄讀書的心得,有的用來品評人物……曾國藩從自我修身養性的功夫到識人辦事的水準再到詩文方麵的成就,無不得益於這些筆記。
5.口到。
就是對下屬,除了用公文提醒他們該做的事外,還要時時用口告誡他們。我們都有體會,用筆和用口談,方式不同,作用也不同。尤其是在軍隊中,如果隻用公文告訴戰士們該做什麼,而不用嘴巴鼓舞士氣,那絕對是一大失誤。
曾國藩這“五到”之說,引起很多人的注意,並且試圖仿效之,細看他之所謂“五到”,無非是腳踏實地、不厭繁瑣、不怕艱難地埋頭苦幹。看上去雖覺得不是一件難事,但非有自己認定“拙誠”二字而抱著這個決心的人,是不容易做到的。
謹言慎行是官場操守。
做事,謹慎是良藥,常言所說的“防患於未然”,對於任何事情,尤其是做領導的,魯莽行事是大忌,萬事小心為好。俗話說:三人成虎。一言不慎就會招來禍端。與其以後招來麻煩,授人以柄,倒不如今天謹慎從事,謹言慎行。英國有一家惠勤公司在一次商業談判中,由於談判人員一時大意將一重要的商業秘密泄露出去,幾乎導致該公司破產,這無疑是一個沉痛的教訓。
一般而言,中國古代封建社會,走向仕途的人要有一二賢者且居高位之人引之向上,仕途就會通達起來,但群眾基礎也很重要。雖然在隻對上負責的中國古代社會,群眾基礎不起決定作用,但僚屬的評價也事關一個人的前程。尤其是人言可畏,不可不省。
曾國藩涉世很深,觀人極廣,謹慎異常。他曾經這樣說:
“做官的人,比一般人辦事方便得多,做大官的人,往往他想都沒有想到,就已有人幫他把事辦好了。不僅他自己是這樣,就是他的家人往往也是一言九鼎,頤指氣使,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無限風光盡被占。這就叫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所以位高權重的人,就不能不對自己的行為特別小心,包括對自己家人的言語也當格外謹慎。”
由於他的處境,他的身份,他的地位,他的為人,自然很多同鄉會去找他商量,一旦找他,也都是一些危急的事情,事情一危急,自然會有幾分棘手。曾國藩遵守的是祖父的做法:“銀錢則量力相助,辦事則竭力經營。”這是一種很智慧、很圓融、也不失體麵的做法。他希望家人都這麼做,但有一條是不得違背的,那就是家人莫幹預公事。
早在道光年間,他就囑咐家人,千萬不能到衙門裏說公事。如果闖入衙門,一方麵有失鄉紳的氣度,一方麵也使曾國藩蒙受羞辱;一方麵會使地方長官難堪,一方麵也會被地方長官所鄙薄。所以即使自家有事,情願吃虧,也千萬不可與他人尋釁爭訟,以免被地方長官懷疑為仗勢欺人。
曾國藩深知曆史上許多高官敗在身邊人手上,所以當他的叔父打著他父親和他的旗號去幹預地方公事後,他立即寫信予以製止,並講了一番此乃敗家誤國的道理。最初,他的叔父不以為然,甚至有些氣憤,這時還是曾國藩的父親搬出“祖訓”來,曾國藩的叔父才收斂起來。
到曾國藩任兩江總督時,權勢更大了,曾國藩也更加謹慎。他在給曾國荃的一封信中寫道:“捐務公事,我的意思是老弟絕不多說一句話為妙。大凡人官運極盛的時候,他們的子弟經手去辦公務也是格外順手,一唱百和,一和百應。然而閑言碎語也由此而起,怨恨誹謗也由此而生。所以我們兄弟應在極盛之時預先設想到衰落之時,在盛時百事平順之際預先考慮到衰時百事拂逆之際。弟弟你以後到長沙、去衡州、回湘鄉應把不幹預公務作為第一重要的原則。這是為兄我閱曆極深之言,望弟千萬銘記在心。”
曾國藩是一個畏天但不怕天,畏死但不怕死的人。他怕的就是他人的嫌疑、閑言和怨謗。他和曾國荃同領一個軍隊,這是一種很特殊的關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曾國藩尤其謹慎,他對弟弟說,我出任地方官,如果僅帶一個親弟弟在身邊,那麼好事未必是九弟之功,壞事必專指九弟之過,不可不慎。如何處理這種關係呢?曾國藩寫了一副對聯與弟弟共勉:“為平世之官,則兄弟同省,必須回避;為勤王之兵,則兄弟同行,愈覺體麵。”
居官以謹慎為懷,不能不說是曾國藩免於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
為官不可有傲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