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曾國藩的官場座右銘(2)(2 / 3)

曾國藩為官不傲,也與磨練有關。道光年間,他在京做官,年輕氣盛,時有傲氣,好與諸有大名大位者為仇;鹹豐初年,他在長沙辦團練,也動輒指摘別人,與巡撫等人結怨甚深;鹹豐五六年間,在江西戰場上,又與地方官員有隔閡;鹹豐七八年在家守製經過一年過的反省,他開始認識到自己辦事常不順手的原因,他自述道:“近歲在外,惡人以白眼蔑視京官,雙因本性倔強,漸進於愎,不知不覺做出許多不恕之事,說出許多不恕之話,至今愧恥無已。”又反省自己生平頗病執拗,德之傲也。他進一步思出了一些為人之道:“長傲,多言二敝,曆觀前世卿大夫興衷及近日官場所以致禍之由,未嚐不視此二者為樞機”,因此,他自勉隻宜抑然自下,在官場的磨礪下,曾國藩日趨老成,到了晚年,他的謙守功夫實在了得,他不隻對同僚下屬相當謙讓,就是對手中的大權,也常常辭讓,自從他實授兩江總督、欽差大臣之後,位高名重,他多次上疏奏請減少自己的職權,或請求朝廷另派大臣來江南協助他。他的謙讓是出於真心,特別是後來身體狀況日趨惡化,他更認為居官不能視事,實屬有玷此官,多次懇請朝廷削減他的官職,使自己肩負的責任小些,以圖保全晚節。

知足,謙讓,這是一種賢者的修身態度,也是有所作為的謀世智慧。

宦海中要保持清醒。

過去人們喜歡用“宦海”兩個字形容封建官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官場最能成就人,也最能毀滅人。對於官場中的酸甜苦辣,每一位身處其中的人都會有自己的感觸。曾國藩一生為官,經曆了無數的榮榮辱辱、恩恩怨怨、是是非非、風風險險,對於官場體會自然不是一般人所能比的。但他始終是一個清醒的人。保持一個清醒的頭腦,是曾國藩為官之道的核心,也是所有為官者,都應該時時提醒自己的。

如何才能保持一顆清醒的頭腦呢?曾國藩對此有三個忠告:(1)居官者有四大敗身之道;(2)名利二字要看得淡一些;(3)情緒化的反應是一種不成熟的表現。

曾國藩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宦海是很險惡的,在官一日,即一日是在風波之中。能夠平平安安地上岸的,實在不容易。”

他詳細總結曆代為官為宦成敗之關鍵,認為為官有四大忌,即“四敗”。他說:

“居官有‘四敗’:昏惰任下者敗,傲狠妄為者敗,貪鄙無忌者敗,反複多詐者敗。

昏惰任下:是非不明,不幹正事,放縱自己身邊的人胡作非為。

傲狠妄為:舉止傲慢,為人蠻橫,什麼事都敢做。

貪鄙無忌:貪得無厭,無所忌諱。

反複多詐:為人反複無常,好用詐術。”

曾國藩把這“四敗”寫在案頭上,每天都提醒自己。在另一個地方,曾國藩又說,自古以來凶德致敗者大約有二端:一是傲慢,一是多言。他總結曆史的經驗說:“我看曆代的那些著名的大官,大多數都是因為這兩個原因而敗家喪身的。”不管是居官四敗也好,還是二敗也好,其實都有一個核心,這就是,為官者之所以身敗名裂,往往是由於不知道顧忌。

曾國藩曾經有個幕僚叫李鴻裔,四川人,風流倜儻,不拘小節,曾國藩很鍾愛他,把他像兒子一樣看待。曾國藩的秘室,隻有李鴻裔可以隨便出入。當時曾國藩的幕僚中有所謂“三聖七賢”,都是名極一時的理學大家。曾國藩仰慕他們的名聲,把他們都召進來。然而隻是安排他們的衣食住行,並不讓他們擔任具體的職務。

一天,曾國藩與李鴻裔在室中談話,正好來了客人,曾國藩便出去接待客人,留下李鴻裔自己在室中。李鴻裔閑來無事,便翻看桌上的文稿,看到一篇《不動心說》,是我們上麵說的“三聖七賢”中的一個寫的。詩文中有一段說:“你把我放在美麗的姑娘麵前,我會動好色之心嗎?我不會。你再把我放在大紅的頂戴麵前,我會動高官厚祿之心嗎?我不會。”李鴻裔年輕好盛,看到這裏,覺得十分可笑,就拿起筆在上麵題了一首打油詩諷刺道:“美麗姑娘前,大紅頂戴旁,你心都不動,隻想見中堂。”寫完,擲筆而去。曾國藩送走了客人,回到書房,見到所題的文字,說了一聲“這小子”,便讓左右叫來李鴻裔,對他說:“這些人難免有欺世盜名的成份,言行也不見得一致,我也是知道。然而他們能達到今天的地位,正是靠的這個虛名。現在你一定要公開揭破它,使這些人失去衣食的來源,那他們對你的仇恨,豈能是平常言語之間的仇怨可比的。殺身滅族的大禍,都隱伏在裏邊了!”李鴻裔頓時出了一身冷汗,很敬畏地接受了教誨,從此以後便深深地收斂鋒芒,不敢再出言不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