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人脈做廣,路越走越寬。
人是社會中的人,越是走向高位,人際關係也越複雜,因為社會關係不僅僅是“友道”,而要打上很多互相借助、互為利用的烙印。通常說,人是最複雜的動物,實際是說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很難處理。曾國藩善於建立自己的人脈資源,並懂得如何經營人際關係,並且隨著地位越高越善於經營、越善於注重與人“牽手”,真可謂明白人做明白事。
曾國藩一路衝殺,從鄉野之民走向二品大員,在中央十餘個部門任職,在地方曆任兩江總督、直督等要職,由此可以推想,他所建立的人際關係是複雜的,他肯定非常懂得建立自己的人脈資源來“借網捕魚”。這裏交代的是他走向仕途最初的交際網絡以及各項原則。
道光二十一年的春節,是曾國藩在京城度過的第一個傳統節日。大年初一,他起得很早,作為翰林院的一員,他要參加黎明時在太和殿舉行的朝賀大典。隆重的儀式舉行完畢後,曾國藩回到家中,拜見父親後即去各處拜年。此後接連四天,曾國藩每天都是馬不停蹄,先走完內城,隨後走東城、西城。
他拜年的順序是先拜老師,他們是曾國藩學習的榜樣,而且也是朝中的大官員,他們多在內城居住,因此曾國藩初一當天,即從棉花六條胡同的寓所拜見了他十分敬重的老師們。這是曾國藩關係網中的第一個層麵。
初一這一天,曾國藩前往各處拜訪湖廣同鄉。當時湖南已獨立了省份,但明朝時還歸湖廣省管轄,因此曾國藩拜訪的同行不僅包括了寓居京師的湖南籍官員,而且包括了湖北省籍人。這則是曾國藩交際圈中的第二個層麵。
第三個層麵是所謂的“同年”,即同學,按《曾國藩日記》載,這又包括甲午鄉試同年及戊戌會試同年兩部分人。道光十四年,曾國藩中舉。戊戌是道光十八年,這一年曾國藩正式躋身士林,成為曾門的第一個進士,這也是曾國藩走向社會的關係基礎。
對於師長輩,曾國藩在交往中貫穿一個“敬”字,比如對他的老師吳文鎔,逢年過節,自然拜謝有加,吳升任江西巡撫赴任時,曾國藩早早起來,一直送到彰儀門外。
祁雋藻,號春浦,當時頗得皇帝寵信,也屬師長輩,曾國藩自然少不了與之往來。他知道祁喜愛字畫,於是親自到琉璃廠買了最好的宣紙,為祁寫了一寸大的大字,恭恭敬敬地送上,讓祁高興不已。
對於鄉輩同僚,他在交往中貫穿一個“謹”字,即保持一定距離,不可過分親近,但必須盡職盡責。比如他主持湖廣會館事務,每逢節令時日,他都想得很周到。
對於同年,他在交往中貫穿一個“親”字。曾國藩說,同學情誼在所有親情之外是最相親誼的。這種感情不源於天然,但又勝過天然。因此,他主張對同年要有求必應,盡己力而為之。
作為現代人,我們每天都麵臨激烈的競爭與沉重的壓力,對於如何在這強手如雲的環境中脫穎而出,成就一番大的事業而言,建立和維護好自己的人脈資源是非常關鍵的一步。你的人際關係好,人脈資源豐富,就意味你做事情所得到的機會就會越多,你所能夠利用的資源也會越多,你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
吃苦在前,享受在後。
成就一番事業需要眾人的合作努力。固然不能否定個人的作用,但個人決不能獨占大功,貶低其他人的作用。隻有把功勞讓給賢才能人和有為後輩,才能獲得眾人的敬仰,樹立自己的威望,同時凝聚人心,促進事業發展。這也是曾國藩成大事的重要原因。
有難同當,有功獨享,是事業的大忌。曾國藩提出“有難先由己當,有功先讓人享”的做人學問,認為“此乃事業之基”。他還說,與別人分享功勞當作是減禍之道、加福添壽之藥方。
曾國荃圍攻金陵久攻不下,曾國藩就以此開導曾老九:
“近日來非常擔心老弟的病,十一日收到初七日弟交差官帶來的信以及給紀澤、紀鴻兩兒的信,字跡有精神、有光澤,又有安靜之氣,言語之間也不顯得急迫匆促,由此預測荃弟病體一定會痊愈,因此感到很寬慰。隻是金陵城相持時間很久卻還沒有攻下,按我兄弟平日裏的性情,恐怕肝病會越來越重。我和昌歧長談,得知李少荃實際上有和我兄弟互相親近、互相衛護的意思。我的意思是上奏朝廷請求準許少荃親自帶領開花炮隊、洋槍隊前來金陵城會同剿滅敵軍。等到弟對我這封信的回信(不過十八九日回信就能到),我就一麵上奏朝廷,一麵給少荃去谘文一道,請他立即來金陵。”
但李鴻章不願做摘桃子的人,他要保全老師的臉麵。這時朝廷又下令李鴻章速率軍助攻金陵,李的麾下也躍躍欲試,認為這是一個立大功、加官晉爵、封蔭子孫的機會。有的說:“湘軍百戰之績、垂成之功,豈甘為人奪?若往,鮑軍遇於東壩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