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外剛柔。
外剛柔是指人的陽剛和陰柔之氣的外在表現,是可以從外貌形體上直接看出來的形態特征。古人曆來都很重視形體,並根據五行的性質把人的形體、相貌、性格、氣質歸為五種類型。
隨後,劉邵又用骨、氣、肌、筋、血等來說明性質跟五質、五常之間的關係。如有柔性,就具有弘毅的性格,而弘毅的性格就是仁之質;如清純,就具有文禮的性格,而文理的性格就是禮之本;肌體如結實、雄壯,就具有貞固的性格,而貞固的性格即是信之基;筋若有勁,就具有勇敢的性格,而勇敢的性格就是義之決;血色若平暢,就具有通微的性格,而通微的性格即是智之原。
五常指的是仁、義、禮、智、信。《白虎通德論》雲:“五常者何,謂仁義禮智信也。仁者不忍也,施生愛人也,義者宜也,斷訣得中也;禮者履也,履道成文也;智者知也,獨見前聞不惑於事;見微者也,信者誠也,專一不移也。故人生而應八卦之體,得五氣以為常,仁義禮智信也”。弘毅、文理、貞固、勇敢、通微等五質具有恒常之性。
上述四個方麵可用下表表示:
這裏所講的這些內容,必須對中國古代諸子百家的觀點仔細琢磨,才能體會出其中深刻的含義。
五行可以象征五體、五質、五常,也可以成為表現道德的條件,例如用木來象征溫和正直而果斷的道德、剛毅宏大的品德、理智而令人尊敬的素質。用土來象征忠厚而嚴肅、柔弱卻能自立的品德、簡明通順地指出過錯的美德。
下麵是五德的內容。
(1)金德:剛強而結實,宏大而果斷。剛強而不結實,則容易斷裂;宏大而不果斷,則容易有缺失。
(2)木德:溫和剛正謙遜果斷。溫和而不正直就容易變成懦弱的人;謙遜而不果斷,則容易遭挫折。
(3)水德:厚實而嚴謹,知理而尊敬。厚實而不嚴謹就容易遭謬論;知理而不尊敬,則易造成混亂。
(4)土德:忠厚而嚴肅,柔弱但能自立。忠厚而不嚴肅的話,則易鬆懈;柔弱而不能自立則容易散漫。
(5)火德:簡明而順暢。簡明而不順暢就不會有進展;若不能明確指出錯誤,即不能針砭的話,就會模糊不清。
五行,五形,五體,五德,五常,從中可以體會出人的性情上有比較大的改變,而這種變化表現在人情世故上有能幹和不能幹之分。這些可用金水土木火來表現,這是識人的基本知識。
二、內剛柔。
內剛柔可粗分為喜怒、跳伏、深淺三種外部表現。
喜高怒重,過目輒忘,近“粗”。喜怒,指人的情感世界。人的心性本質在特殊情形下會真實顯現,平常言行情愫未必是真性情的顯露。喜怒統指人的情緒劇烈變動,一喜一怒之間,充分表現其對人對物的態度。敢為不平之事拍案而起、挺身而出的,勇氣與正義感凜然,使人不敢侵犯;隻為個人得失喜怒傷痛的,自私之心也會昭然若揭。細細區分起來,喜怒也有真偽之別。以情感變化來鑒別人的心性與內心想法,是一個依據,但不是百分之百準確,還應結合平常的行為表現。
喜高怒重是遇到高興的事情就忘乎所以,遇到令人惱怒的事情就怒不可遏,凡事過目即忘,做事漫不經心,把許多事忘得幹幹淨淨,這種人就是《冰鑒》中所說的陽剛之氣太盛,其氣質接近於粗魯之人。粗心大意的人屬此;性情剛直、不識進退的人也屬此;辦事欠考慮、缺乏周密圓潤的也屬此。
與“粗者”相對應,曾國藩作過一幅對聯:
“做人不慌不忙,先求穩當,次求變化;
辦事無聲無息,既要精當,又要簡捷。”
粗中有細、思慮周詳的人,行事可做到穩當與變化齊施,精當與簡捷並用,而粗者則沒有這樣的才識策略。粗者如不經過一番磨練,變得心思周密,是不宜擔當大任的;但其優點是沒城府、沒機謀、沒野心,領導在許多方麵倒可以放心使用。
伏亦不亢,跳亦不揚,近“蠢”。伏跳,指人的情緒變化。伏,情緒平靜時的狀態;跳,情緒激動時的狀態。情緒變化劇烈之時,人往往會做出超乎常情常理的舉動,因此人不宜在這時做決定。
從人的情緒變化中來鑒別人才,雖有可取之處,但似乎難以作為一個獨立的方法來運用,最多隻是一個佐證。有一種情況可獨立看待:伏亦不亢,跳亦不揚。
伏亦不亢,意為情緒平靜之時,不會激動亢奮,這是正常情形;跳亦不揚,是指在情緒應該激動亢奮之時,也不會表現的激動昂揚,作心若死水態,這出乎人之常情。一種可能為故意掩飾,另一種可能是“愚蠢”。這種人就屬於《冰鑒》中所說的陰柔之氣太盛,其氣質接近於“蠢”的人。初念甚淺,轉念甚深,近“奸”。“初念甚淺為柔,轉念甚深為剛。”這句話是指表麵上看起來柔,內裏則剛的人,這種人屬於剛柔並濟型的。“奸”在這裏並非指“奸佞”“奸詐”之意,而是指三思而後行、胸有城府之意。深淺,指人的心機城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