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情態,,神之外在表現。
容貌不同於人們常言中的容貌,“文人先觀神骨”,以骨鑒人心性才能,實在是有虛無縹緲的感覺。用“容貌是骨的外在表現”來理解,倒可以讓人接受,多少能合於自西方傳過來的“科學”的邏輯,因此才能被現代人理解。容貌彌補骨的缺陷,仍是虛幻不明的一個概念,這裏不細論。
考察情態的目的在於用人者在彼此短暫相見過程中,確定人物的心性才能品質。曾國藩視劉銘傳從大廳裏經過,就辨識出他的大將氣度,這是幾十年閱曆經驗所致,偷不得半點機巧。人們也不乏這種經驗,剛一見麵,就喜歡上了他,認為是一個人才,這就是從人的情態得出的結論。
把情態理解為神的流露和外現,有一定道理。情態是人內心歡悅痛楚的麵部表現,其表現形式多種多樣,有清麗絕俗、優美端莊、優雅灑脫、氣度豪邁、冷豔飄揚等。如果一個人精神不足,可以由情態來補充,佐以優雅灑脫、氣度豪邁、冷豔飄揚之態,當然別有一番風姿。以《紅樓夢》中的林黛玉論,一身病態,精神自然是不足的,雖得珍貴藥物調養,仍然回天乏力;但她身上的冰雪聰明、弱態嬌美、淒苦輕揚,卻別是一種美麗。這是情態者,屬神之餘。
神與情為表裏關係,是經常合在一起的,講“神情”,神隱含於內,情現露於外,一個抽象,一個具體,前者不易識別,後者易於識別。神以靜止態為主,情以運動態為主;神是持久性的內在力量,貴在充沛,隱隱有形;情通常以瞬間表現為單位,貴在自然純樸。
如果說神是一種虛無縹緲的事物,使人不易理解,那麼情態的具體性則能夠作為神的補充。在考察人物時,通過各種情態來發現人物的真性情、真本質,這是相對容易辦到的事。
常見有容貌清秀俊雅美麗的人,但其言談舉止之間卻俗媚難持,這是容貌佳秀而情態不足的;又有容貌醜陋不飾、觀不入目的人,但卻是風姿綽約、端莊貞謹,不失一種深藏內在的美,這是容貌不足而情態有餘的。兩種情況的根源在於環境的修養和造化,其中有家庭的影響、社會的熏陶與自身的磨練。古人講,貧者因書而富,富者因書而貴,貴者因書而守成,皆因為書中的人生道理能啟人智慧。從本節所討論的角度來看,是因為情態受人主觀修養的控製,有一個從不足到有餘、從不雅觀到端莊貞謹的演化過程,或者相反的過程。基於情態乃神的外部表現與補充這一說法,可以推知,神也是可以經由後天的磨練得到改變與強化的。
二、細微動作反映心理狀態。
臉部的表情最容易顯現出人的心理狀態,人對臉部以外的四肢活動,反而較少在意。若要看出對方隱藏的個性,可以觀察他細微的動作。
某一實驗證明,看照片時注意脖子以上,或脖子以下及全身時,有下列不同的表示:
第一,隻看脖子以上的人,容易表示友善的態度,個性開朗豁達,感情豐富,也很細膩,重義氣,讓人覺得老實、體貼。
第二,隻看脖子以下的人,時常緊張、神經質,做事並無主見,常常無助與迷茫。
第三,注意身體全部的人,善變,敏捷,具有活動性。
總之,看照片時,隻看脖子以下的人,比較容易洞悉對方的為人,隻看臉的人,容易被照片的影像所蒙騙,結果並不是很好的。
當年,水門事件中的尼克鬆總統一邊回答記者提問,一邊隨手撫摸自己的臉頰和下巴。這些微妙的動作在以前不曾有過。
尼克鬆總統的身體語言已是一份“供詞”,表明了他與水門事件大有牽連。
三、觀察人的恒態。
精神是本質,情態是現象,要知人本質,須從神入手,而情態能佐神之不足,因此考察人物時,有初觀情態,深察精神這兩個層次和步驟。
情態的表現百種千樣,卻在瞬間即可看到其變化。精神的本質則不易知,故曾國藩關注江忠源良久,待他走後才說明“名揚天下,壯烈慘節而死”的結論,其中不排除“久注人精神”的原因。情態根據靜與動可分為恒態和時態。
恒態直解為恒定時的形態,具體地說,就是人的形體相貌、精神氣質、言談舉止等各種形貌在恒定狀態時的表現,在這兒主要是指言談舉止的表現形態。觀察一個人的恒態,對幫助評判他的心性品質有重要作用。恒態有四種表現形式:弱態、狂態、疏懶態、周旋態。
弱態者,性情以柔為主。從缺點上講,容易優柔寡斷,信心不足,少果敢獨立之氣,不能堅持個人意見,缺乏主心骨,易言聽計從。但是,他們的優點在於內心細膩、感受敏銳深刻細微,能注意到常人注意不到的細節,也善於從生活中發現美。這種人精明幹練,心思周密,做事周全,叫人放心,在許多細節問題上會處理得非常巧妙,非常有創意,可惜豪氣不足,不適合做獨當一麵的開創性工作,適合從事文學藝術和慈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