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聲音你能判斷準確嗎:“嗯。”,,表明知道了;“喔!”,,表明感到驚奇;“喔?”,,表明心存疑問;“好的,照此辦吧。”,,表明完全接受;“好,以後再說吧。”,,表明不肯接受;“好,再研究研究。”,,表明原則同意,辦法還須討論;“好的,你聽我回音。”,,表明願意幫忙;“好的,我替你留意。”,,表明沒有把握;“好的,我替你想辦法。”,,表明肯負幾分責任。現代生物學和物理學已經證明,聲音的生理基礎由肺、氣管,喉頭、聲帶,口腔、鼻腔三大部分構成,聲音發生的動力是肺,肺決定氣流量的大小,音量的大小主要由喉頭和聲帶構成的顫動體係決定,音色主要取決於由口腔和鼻腔構成的共鳴器係統。聲音是由物體震動空氣而形成的,聲音是聽覺器官,,耳的感覺。聲音音量有大小之分,音色有美異之別,另有音高、音長之分。人類的聲音,由於人與人不同、健康狀況不同、生存環境不同、先天稟賦不同、後天修養不同等等而有很大差異,所以聲音不僅在一定程度上表現著一個人的健康狀況,而且還在一定程度上表現著一個人的文化品格,,雅與俗,智與愚,貴與賤,富與貧。既然如此,那麼聲音便與人過去和現在的生存狀況,以及未來的生存前景有一定關聯。但是如果說聲音能夠決定人的一切,則未免虛妄不實。成功的歌唱家,一般都有苦學苦練的經曆,但是如果天賦不高,單靠苦學苦練,是不會成為歌唱家的,不過聲音對人生存的意義不能過分誇大。不少社會名流人物,其講話、演說的聲音,實在不敢恭維,而其才氣卻不能不令人豎起大拇指。
二、通過聲音來識人。
聲音辨人是指通過聲音來識別人才。淺層的理解,是指聽到一個人的聲音(不僅僅是說話的聲音,也包括腳步聲、笑聲等),就能知道他是誰。前提必須是對此人的聲音很熟悉,一般在朋友、親人之間才能辨別,這隻是辨別人的身份。高層次的理解,是由聲音聽出一個人的心性品德、身高體重、學曆身份、職業愛好等。這是一個很複雜的判斷過程,既有經驗的積累,又有靈感的湧動。聲音可細分為聲與音兩個概念,既可由聲來識人,又可由音來識人,但在實際運用中,多是由聲音即兩者同時來識別人。
人的聲音各有不同,有的洪亮,有的沙啞,有的尖細,有的粗重,有的薄如金屬之音,有的厚重如皮鼓之聲,有的清脆如玉珠落盤、字正腔圓。有的人身材矮小,聲音卻非常洪亮,即日常所說的“聲音若洪鍾”;有的人生得高大魁梧,說起話來卻細聲細氣,有氣無力。古人對這些情況加以總結歸納,得出了一些規律。
1.辨聲識人。
辨聲識人,古本秘籍《靈山秘葉》中有四句話,很值得我們值鑒:
“察其聲氣,而測其度;
視其聲華,而別其質;
聽其聲勢,而觀其力;
考其聲情,而推其征。”
這四句話中大有學問,中國古文微言大義的特點,由此可窺一斑。這三十二個字至少講明了這幾個問題:
由聲音中蘊含的氣充沛與否,可以測知他的氣概胸襟;
由聲音的音色音質協調悅耳與否,可以測知他的性情愛好與品德,這裏重在一個“和諧”,不以悅耳動聽為唯一標準;
由聲音的勢態,可以測知他的意誌剛健與否,聲勢高壯的,其意誌力必然堅強,聲勢虛弱的,缺少主見;
由聲音中所包含的感情,可以測知其當下的心情狀態,“如泣如訴”是一種,“如怨如慕”又是一種,“情辭慷慨,聲淚俱下”又是一種,此種分類,不一而足。
曾國藩在《冰鑒》中指出:“辨聲之法,必辨喜怒哀樂。”人的喜怒哀樂的確能在聲音中有所體現,即使人為的掩飾,也會有此特征,前麵鄭子產識別聲音就是很經典的例證,這是觀察人物內心世界的一個可行途徑。辨聲的同時結合考察眼神、麵色、說話態度的變化,真實度、準確性就會更高。
假如歡喜的聲音像青竹折裂時一樣清脆悅耳,有天然柔和協美之動感,這樣的聲音有自然淳樸之美,不虛飾,不造作,是真性情的坦率表露,自然大方,不俗不媚。
當憤怒時,突然爆發出來的洪亮響聲,如雷霆震於空中,擊在地上,氣勢豪壯,強勁有力;但以“陰”蓋頭,則沒有暴躁戾氣,反而呈容湧大度之態,不帶五雷轟頂之勢。
在哀慟時,聲音如同薄冰破碎時發出的聲音。薄冰雖然容易破碎,但聲音卻清脆響亮,不散不亂,不聒不噪,也不擾人耳力,雖然是悲愴苦楚之象,但有“發乎情,止乎禮”之勢。這樣的態度也是雍容華貴、無小家子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