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9章 胡雪岩發跡的軌跡(3)(2 / 3)

承發寶鈔,孤注一擲。

王有齡來找胡雪岩,說朝廷因為“長毛”之亂,國庫漸虛,就聽了疆吏之奏,準備發行寶鈔。

這寶鈔就是紙印的錢。那時候,隻有金銀才是暢通無阻的硬通貨幣。人們對一張紙上隨便寫出一個數目能夠當錢使表示懷疑。但是朝廷下了狠心,強迫各地通行使用,而且給每個省分配了份額。

浙撫的手下因為省城內各家大錢莊都無人認購,就約了王有齡,請求他代為幫忙。因為王有齡辦的幾件事很漂亮,巡撫覺著王有齡“很有辦法”。

王有齡倒真的沒了辦法。胡雪岩仔細查問了發行寶鈔的數量、目的以及朝廷自圓其說的辦法,心裏有了譜。

寶鈔發行後,因為持鈔的人都放心不下,所以個個急於兌換現銀。問題就出在這“不信任”上。要想寶鈔能夠順利流通,除非有足夠的現銀,或者任何時候使用寶鈔購買物品,都不至於有人拒付。

問題事實上還出在官府身上。因為發鈔的目的是充國庫之急需,自然,使用寶鈔的人首先仍是官府,當然,寶鈔最主要的用途是在與作戰有關的地方,比如軍營。隻要這一幫人不強行兌現,一般民間流散的那一部分,整個浙江加起來,就是阜康現有的銀兩也足以支撐。

往細講了,寶鈔能否發行,關鍵看它的信用如何。它的信用如何,又要看使用的人對官府、朝廷的信心有多大。隻要人人都覺得朝廷發行的紙鈔不會爛在手裏,人們就不會擠兌,市麵也就會平穩。

再往深想,做錢業,在眼下,也就是做出對朝廷的信心來。

胡雪岩因為有山西票號為例子,對這紙鈔的發行量和使用情況又有了詳細了解,覺得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他讓王有齡約了巡撫書辦,請求書辦草擬一文。

“我隻希望巡撫幫我爭取了兩個條件,我就願意吸納浙省全部份額。”

書辦道:“哪兩個條件?”

胡雪岩道:“其一,與浙省有關的糧食采購、軍械供應,都由我一手操辦。”

書辦道:“是指省內,還是省外?”

“當然是指省內外。誰都知道,太平軍節節東逼,江蘇已經失去了金陵、蘇州、揚州,現在常州以東及上海至杭州一帶的軍事供應,基本上都得靠浙江。”

“那第二條呢?”

“其二,省內各項庫糧押解,官府度支,都經由阜康賬號。”

書辦道:“胡老弟,你胃口不小嘛!”

胡雪岩笑道:“我這也是替官府做信用。不這樣不足以建立起信用來。”

巡撫看了書辦擬好的條陳,略加沉吟,覺得這胡雪岩思路倒還真的開闊,也就爽快地遞送了上去。

不出兩月,批文下來,同意了胡雪岩的兩個條件,另外還特意指示,把江南大營的全部采辦也均交與他一人。

這麼一來,整個蘇淞杭地帶的軍事采辦全部集結於一人手中,從一地的調度到另一地的調度也就隻需在賬麵上劃撥即可。最有可能強兌現銀的危險去掉了,胡雪岩吸納的全部寶鈔也就慢慢在整個省內有了信譽。

由於省內各項度支也都走阜康賬號,阜康的賬麵陡然暴漲。全部結算下來,一共有二百五十萬兩的記錄。

有了這一成績,胡雪岩心思活了起來。他從錢莊的新分號中選了幾位年輕精幹的夥計,帶著他們一同去了上海。

江蘇布政使薛煥,原是和何桂清同門,與王有齡也頗為投機。近些年來,胡雪岩每次路過上海,必登門拜謁,以至薛煥對胡雪岩其人也深有了解。

這一次胡雪岩以小小五十萬兩的財力,竟有膽略把浙江全省的寶鈔份額全部吃掉,薛煥也覺得胡雪岩甚堪欽佩。

“胡老弟,你的識略過人呀!”

胡雪岩謙虛道:“哪裏哪裏,光墉也隻是希望替官府做信用。”

這話薛煥倒沒聽說過:“哦,難得你有這份心思,想必對時局有獨到見解嘍!”

“獨到見解倒談不上。我隻是想,這信用是大家做出來的。你不信,我不信,這市麵必定恐慌。”

薛煥點了點頭:“這倒是。胡老弟,你和有些商人可不同。有些商人兩麵做派,既想賺官府的錢,又想賺‘長毛’的錢。”

胡雪岩道:“容我說句冒昧的話,身為一個商人,‘長毛’的錢不是不可賺。隻是這種做法不足取,我認為這些人沒眼光。”

薛煥來了興致:“什麼眼光!”

“他們沒想到這‘長毛’不長久。”

“喔,你倒說說為什麼‘長毛’不長久?”

“薛大人,這道理我可真講不出。不過我總覺得,一群人總要有一群人遵從的東西。要是亂了這種東西,這一群人就粘不到一塊兒,大家誰也沒有好日子過。而朝廷就是這粘合的東西。沒了朝廷,任憑‘長毛’橫行,不說那當官的沒好日子過,就是平民百姓,想安生也恐怕不可得。”

薛煥聽了連連點頭:“胡老弟,雖然你沒上過學,分析起來,倒真比那飽學之士有見識得多了!”轉而忿忿道:“我就見有些讀書之人,不知操守為何物,‘長毛’一來,就隨附著過去了,把綱常倫理都丟得一幹二淨。”

胡雪岩沒有插話。等薛煥講完,胡雪岩道:“薛大人,上次你提到置辦軍械的事,是否可以再議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