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1章 放寬肚皮裝氣,咬定牙根吃虧(2)(2 / 3)

比如,對撫台黃宗漢的貪吃貪索,那是毫無“義”字可言的,但是胡雪岩照塞不誤。先是從上海往他老家彙去了兩萬,後是從杭州往北京幫他彙到戶部一萬。

前一筆化為黃宗漢對王有齡的提拔,從海運局轉為署理湖州府。

後一筆化為對嵇鶴齡的補缺,允許由嵇代王有齡在海運局的原差使。

兩個差使各管一攤官銀,隻要自己人在,不愁官銀不從阜康過,阜康的頭寸和實力更不在話下。

嵇鶴齡曾戲稱寧可拿錢塞狗洞,也不肯白出孝敬費;王有齡也對撫台大人的暗示置若罔聞,落得撫台大人把臉一沉,端茶送客。

胡雪岩隻是聽,聽出門道了,就適逢其時地派人把事情辦了。

這就是胡雪岩攻人心的智慧,即便它是人性的負麵,表現出來是惡劣的,也要順著對它去做。因為這是在做生意,不是在做判官。做生意要的是暢通無阻,要的是取勢獲利。

胡雪岩商業智慧的第二點是化“智”為“眼光”。

在上述羅尚全存銀一例中便看出胡雪岩的眼光來。普遍地講,化“智”入“義”均是眼光。就是說,胡雪岩人在做眼前的生意,思慮卻是放在將來。所以他不做一錘子買賣。

胡雪岩的眼光還有另外一種:“做生意精明,十三檔算盤,盤進盤出,絲毫不漏,這算不得什麼!頂要緊的是眼光。生意做得越大,眼光越要了得。做大生意的眼光,一定要看大局。你的眼光看得到一省,就能做一省的生意;看得到天下,就能做天下的生意;看得到外國,就能做外國的生意。”

這是大處顯示商業智慧。

胡雪岩的商業智慧,有這兩點與眾不同,也就注定了胡雪岩走上與官府合作、受朋友擁戴的道路。尤其是化“智”入“義”這一點,把俠義之心滲入到商業活動中,把握了人性中的最為複雜的方麵,使得胡雪岩有了“東南大俠”的尊譽。假定一個商人工於算計,斤斤計較,按現代資本主義眼光看,符合商人的一般標準,但其智慧是冷苛型的,做出的事也必平庸無奇,總沒有胡雪岩的義智型來得光彩照人。

勇就是決斷。

勇就是決斷。對廣大商人來說,關鍵時刻,往往一念之差,出入甚大。所以,是否敢拍板定奪,決定著一筆生意的成敗。尤其是大部分資金積壓於一處時,一旦調度不當,常遭傾家蕩產之災。商人多慮,若不能佐以多勇,猶豫輾轉,且不說勞心勞力、貽誤時機,單是這種工作方式,也會讓雇員、合作者甚為擔心。商人的勇毅不存,商業上開拓的銳氣就會折殺,局麵也就可能經常徘徊不前。

不過任何一個商人都知道,勇建立在對商事各方麵情況的縝密了解上。胡雪岩為了做絲繭生意,就得從絲的生產知識入手。季節到了,人手齊了,資金足了,地方有了,還需要了解市麵。

了解市麵胡雪岩是讓徒弟陳世龍去辦的。透過尤五的口氣,兼以陳世龍從茶館裏聽來的消息,胡雪岩知道,小刀會在八月要起事了。起事了會帶來什麼反應?該怎麼應對?這就需要胡雪岩做出決斷。

當然,如果有進一步的消息,或者另有路道,胡雪岩的決斷還可重新考慮。小刀會起事前專做絲生意,估計不會有太大風險。隻是,假定小刀會鬧成了,上海要有好一陣亂,外邊的絲很難運進。知道了這種情況,事先囤絲、大批吃進,是一筆好生意。但是囤絲又有囤絲的風險。假定市麵不出半月又平靜了,囤絲也就意義不大,這就又需要下決斷了。因為商人不可能知道與下決斷相關的所有信息,所以就有風險。在最後時刻,隻能根據大致的情勢估算。至於估計是否準確,情況會不會按估計的方向發展,這都是一個待卜之數。正因為是未知待卜的,才需要商人勇毅果敢的品性。

胡雪岩這次做出的判斷是:大量買絲,囤往租界,必賺!高價亦不惜。他的輔助理由是:洋人暗中支持小刀會,政府必然要想個法子治一治洋人,最好的法子就是禁止和洋人通商。所以過不了三個月,洋人有可能有錢而買不到絲,絲價會大漲。

局勢果然按他的估計發展了。兩江督撫上書朝廷,力主禁商而懲罰洋人。清廷也回複答應這麼做。

這是胡雪岩自立門戶以來第一筆大宗生意。為了這筆生意,他調集了幾十萬銀款,其中多半是錢業同行拆借的。大家都相信胡雪岩有了斷。

幸好,結局甚為圓滿。“勇”和“智”結合,“智”和“義”結合,“義”和胡雪岩的處世手法結合,再加上胡雪岩從官場、從洋場、從江湖得來的消息也都千真萬確,沒有紕漏,這一決斷變成了現錢。

商人日思夜想的無非是希望市場能沿著自己預想的方向發展,希望預測的一切都能被證明是正確的,希望各種意外越少越好。

勇是什麼?勇是厚利,勇是機會。白圭之所以把它列為商人四德之一,就是因為勇一頭連接了智,一頭連接了風險。它處在“人知”的邊緣,需要勇的時候,即因對此事的發展不能確知。完全地知道事情的發展不需要勇。比如,鑽入一個已被各種現代化設備修配好了的大溶洞,不需要勇,至多需要膽來承受高度黑暗的刺激。但要踏入一個荒野中的山洞卻需要勇,因為不能預知裏麵的情況,或許有猛獸,或許沒有;或許有蛇,或許沒有;或許有岔道,或許沒有;或許有陷阱,或許沒有……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