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走進古鎮,古鎮就熱情地擁抱了我。古鎮的民俗博物館,年節裏祠堂裏的戲文,走村過巷的鼓亭行列,讓人心動,雖然同是喧鬧,卻與現代不同,那是古樸而富有親和力的,如果我是古鎮人的親戚,我就有被邀參觀的榮耀,坐看坐吃,親切地聊,無心無思,還有話桑麻的詩意般的生活感受。這些,現代的都市哪裏能尋?哪裏能覓?我雖無親戚,但我有同學同事是古鎮人,這幾年我都有被邀參觀的榮耀,因此我每年的生活中,總有那麼幾天與前童的行會活動連在一起。
行會精彩呐,別的不說,就說說行會中最顯風光的鼓亭吧。前童古鎮現在有七架還是十幾架鼓亭,我說不清。我總記得,每年的正月十四、十五,長長的鼓亭隊伍排列開來總有好幾裏長,好像鼓亭數目還年年在增,隊伍還年年在長。鼓亭的樣式越來越多,也越做越精致越做越漂亮,前童古鎮五匠的才藝在鼓亭裏得到了表現。每架鼓亭一支樂隊,黃頭巾、紫頭巾,著各色鮮豔服裝的鄉親,或老或年輕,一臉的喜氣。樂隊裏,打鼓的吹號的,笑臉一張張,開心寫在他們的臉龐上。見有攝像的拍照的,打得吹得更起勁。簇擁的人群,從方孝孺設計的祠堂開始追隨,到鎮東,到周圍村子,到南嶴,伴隨著鼓亭上古裝小孩的輪轉表演,一路的嬉笑,一路的歡鬧,家家門前歡迎的鞭炮,此起彼伏,脆響不絕。前童古鎮,到此時,才盡情展現了他歡樂的情緒。他的情緒帶來了歡樂的人群,呼朋引伴的人群又熱鬧了古鎮。村道上來來往往的人流,戲台上鄉音親切的戲文,博物館裏唐宋明清的古董,豐富、充實了古鎮。過年了,出外的五匠歸來了,朋友來了,親戚來了,年過得熱熱鬧鬧,盡心盡情。
走進農家院落,是另一種生活,是千年中國的農家生活。這種生活又不顯落後,給人以與時俱進之感受,建築器用都有現代氣息。在與鄉親們共話生活的時候,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古鎮人的正直忠耿,一絲不苟。這裏有“讀書種子”的影子。古鎮的文化寧靜淡泊卻又不斷地給人以剛硬之感受。村鎮裏的男女老少最願提起的是1907年訪“鑒湖女俠”秋瑾時加入光複會的童保喧。他們很少說童保喧,而說童伯吹;他們說起童伯吹來,神采飛揚。我知道伯吹是童保喧的字。童伯吹先後畢業於保定陸軍速成學校和陸軍警察學堂。武昌起義後,又被推舉為光複浙江的起義軍司令官,是光複浙江的司令官,他們告訴我時強調著自豪著。他們的語氣感染著我,我想到了辛亥革命推翻帝製的偉大。他們說,童伯吹還當過其他許多官。1912年當講武堂堂長,1913年當十二旅旅長兼陸軍補習所所長。他還做過兩件大事,一件是1916年趕走墮落為袁世凱走卒的浙江都督朱瑞;一件是浙江宣布獨立後,加入護國運動,擔任浙江護國軍第一師師長,並在1918年4月被任命擔任援閩浙軍副司令率第一師赴福建。
聽了古鎮的許多故事,想了古鎮的許多東西,我似乎感覺到了柔柔的白溪水緩緩的鹿山草坡親親的卵石路層層的院落有了更多的親切和溫馨。古鎮前童讓我走不開,我常常想獨自一人靜靜地穿行在他的街巷中,聽烙麥餅的聲音,看他們做豆腐香幹的投入與專注,我也常常想坐在天蘿架下的陰涼中看他們提水洗衣服,聽他們話家常聊天擺山海經,那一份來自久遠的書香的寧靜,常常讓我感動而不能自禁。綿綿不盡的那份難以剪切割砸而斷的韌性,讓我時時牽掛而想去古鎮鹿山草坡坐坐……
我不知是第幾次站在鹿山頂上看鬆林看石鏡山,我也不知自己是第幾次穿行在水繞的卵石路上,我也不知自己是第幾次為古鎮的民俗博物館鼓亭行會舉起了照相機,我也不知站在南嶴看古鎮前童多少次了,我好像融化在古鎮千年文化的氤氳空氣中。“夫寧海,自天姥迤邐而東,土根靈遠,扶輿清淑之氣,已萃於臥龍諸山,而桐柏蓋蒼又環其左右。滄溟之溪,瀚海之浩渺,三麵入之,其產有異才也,固宜。”我反複吟誦著,心中想起的是“讀書種子”方孝孺。“予行縣,見諸山遵海壁立,森聳峭厲如端介士,整襟正色,凜凜不可犯,而顥氣飛越雲霞之上,有終古常存者。乃知先生嶽降其地,實靈異所獨鍾。慨然想見其人,為之低徊不去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