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懷孕第10月(37—40周)迎接新生命的到來(1)(1 / 3)

寶寶說

媽媽我來了

來到了這個世界

我很快樂

這裏的空氣很清新

這裏的色彩很鮮豔

這裏還有溫暖的陽光和美麗的花兒

最重要的是

這裏有你和爸爸的愛

37周胎寶寶仍在馬不停蹄地成長

寶寶周周看

到了最後1個月,寶寶雖然已經足月,但是仍然在馬不停蹄地長大,母子相見的一刻進入了倒計時階段,這趟孕之旅也接近尾聲。現在,覆蓋在胎寶寶身上的胎毛和胎脂就快要完全脫落,身體也顯得光滑多了。胎頭現在已經完全入盆,如果此時胎位不正常的話,那麼寶寶自行轉動胎位的機會就很小了。如果醫生發現這樣的情況,通常會建議準媽媽采取剖宮產。

這時候,多數胎寶寶的頭發已經長得又長又密了,但是不必對寶寶頭發的顏色或疏密而擔心,在他出生後,隨著營養的補充,頭發會自然變得濃密光亮。但有的胎寶寶會遺傳父母頭發的特質,形成自然卷或光頭等特例。

本周,胎寶寶身長約49厘米,體重約3000克,有的會胖一些,有的會瘦一些,但一般隻要體重超過2500克就算正常。

準媽媽身體變化

在此階段,可能多數準媽媽已經不注意體重的增加了。此時寶寶在媽媽腹中的位置不斷下降,下腹墜脹感達到頂峰,不規則宮縮頻率增加。

本周,準媽媽還會不斷地想上廁所,陰道分泌物也更多了,有時候感覺到宮縮頻繁,並引發下腹部疼痛,可能會懷疑自己是不是快生了,其實這隻是假臨產現象,具體的表現是宮縮時間短且不恒定,間歇時間長且不規律,強度明顯增加,經常在夜間發作,清晨消失。準媽媽不用擔心,這隻是在為寶寶的出生做準備。隻有當正常宮縮時斷時續一整天或一整晚後才成為臨產宮縮。

給準爸爸的溫馨提示:

事實證明,更多的寶寶喜歡在夜裏出生,所以從現在開始,準爸爸夜間最好不要外出,盡量陪在準媽媽身邊,最好和領導商量好避免上夜班、加班,以便臨產時可以及時送準媽媽上醫院。

第37周特別提醒

37周產檢

在37周的時候,醫生會給準媽媽做一個鑒定,以此來確定準媽媽將采取順產或者剖宮產的方式來進行分娩。其中一部分準媽媽可能不適合通過陰道分娩,如準媽媽的骨盆不正;或者胎寶寶過大(4000克以上的孩子我們稱之為巨大兒);準媽媽有其他的合並症等狀況,醫生都會建議38周以後住院分娩。剩下的這些準媽媽們隻要安心在家等待分娩即可。

再做一次B超

本周,準媽媽應該再做一次B超檢查。

檢查的目的是確定胎位、胎寶寶大小、胎盤成熟程度、有無臍帶纏頸等,進行臨產前的最後評估。從B超上,可以清楚地看見寶寶已經長得很完美,胎頭滑入骨盆,正在為出生做準備。

胎寶寶每周做一次胎心監護

從懷孕第37周開始,準媽媽需要每周做一次胎心監護,借助儀器記錄下瞬間的胎寶寶心率的變化。這是了解胎動、宮縮時胎心反應的依據,同時可以推測出宮內胎寶寶有無缺氧。在做胎心監護的時候,除了提供靜脈血、指血外,準媽媽還得貢獻出一點耳血,以檢測其體內激素水平是否在正常範圍內,從而間接地了解胎盤功能是否正常。

對乳房進行按摩和護理

現在準媽媽要逐步進行乳房的護理和按摩了,因為有些準媽媽此時脹大的乳房開始陸續分泌乳汁,而分娩後媽媽要開始進行哺乳,寶寶的啃咬、抓捏會使乳房變形,為了讓乳房不變形走樣太過,從現在開始進行護理和按摩是最好不過的。

在清洗乳房皮膚的時候,要將皮膚皺褶處擦洗幹淨;把堵塞在乳頭上的硬顆粒狀結痂分泌物清洗掉,如果分泌物粘得很牢固,可以先用植物油(香油、花生油等)塗敷,等到變軟後再清除;清洗時,用溫水即可,不需要使用香皂,以免破壞乳房皮膚的自然保護層;平時還可以用熱毛巾熱敷兩側乳房,毛巾的溫度不要過高,以防傷害皮膚。

準媽媽按摩乳房的時候,可在乳房上塗少量的乳液等滋潤護膚品,以皮膚微微發紅為宜,一開始可以時間短一些,慢慢熟練了可以每次按摩10—15分鍾。具體按摩方法可參考下麵建議。

環形按摩:雙手分別放在乳房的上、下方,五指並攏,以打小圈的方式向前推進,順著乳房的生長方向慢慢從乳根按摩到乳暈和乳頭。雙手順時針移動位置後繼續按摩,直到按摩過整個乳房。

螺旋形按摩:一手托住乳房,另一手食指和中指放在乳房上方,以打小圈的方式從乳根向乳頭方向按摩。然後再同樣按摩乳房側麵和下方。

指壓式按摩:雙手張開,五指放在乳房兩側,向下擠壓,力道要溫和,發現硬結時可以放慢速度,慢慢向前推進。

提醒:女性的乳房非常敏感,在護理和按摩時,用力要適當,避免刺激乳頭,以免引起宮縮。

準媽媽飲食宜忌

助產的食物有哪些

本周開始,準媽媽應該適當吃些助產的食物,這類食物有加強子宮收縮的作用,可以為分娩助力,有助於順產。食物種類有很多,如燕麥、棉籽油、韭菜、馬齒莧等。

燕麥滑利下趨,有明顯的催產作用;馬齒莧的莖、棉籽油、韭菜所含的某些成分有興奮子宮、增加子宮平滑肌收縮的作用,從而加速胎寶寶快速產出。另外,像薺菜、海帶、兔肉也是助產食物的上選;藕粉、紅糖水也應納入準媽媽助產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