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寶寶24小時之內要排便
胎便含有較多毒素,越早排出越好。正常的新生兒會在出生後24小時內排出胎便。如果寶寶超過24小時才排便或隻排少量的便,可以通過給他做腹部按摩來促進排便,如果仍是沒有效果,就要考慮是否是巨結腸,需要及時通知醫生進行檢查。
提醒:胎便顏色暗綠、質黏稠,染在尿布上很難清洗,最好用紙尿褲,用後即扔,很方便。
從寶寶大小便判斷孩子的健康狀況
正常情況下,吃母乳的嬰兒大便呈金黃色糊狀,偶爾伴有乳凝塊,帶有酸味且沒有泡沫;奶粉喂養的嬰兒大便呈淡黃色,大多能成形。健康的嬰兒排便次數不等,初生時會多一些,可達4—6次,隨後會逐漸減少到2—3次或1—2次,並最終形成每天一便的規律。無論大便次數多少,隻要不是太稀或量太少,不過分幹,顏色也較正常就沒有問題。
另外,新生兒小便的次數也比較多,隻要每天不少於10次就沒有問題。正常嬰兒的尿液顏色清亮,透明或者微黃,無異味。
需要特別重視的情況
如果尿色發黃,同時伴有腹瀉或嘔吐,寶寶有可能是脫水,需要及時補水,若無明顯效果,需立刻就醫。
如果排尿次數明顯增加且尿量無變化,可能是疾病的信號,需要及時就醫。
如果寶寶排出蛋花樣、豆腐渣樣或水樣的大便,可能是患上了腸道疾病,一定要重視。如果排出黑而發亮的柏油樣大便,說明消化道可能有出血情況。
如果寶寶大便表麵有血絲,可能有直腸息肉或肛裂的情況,都需要及時就醫檢查。
提醒:其實,新生寶寶不適合經常去醫院,如果情況不是很嚴重就不要帶他去,可以帶寶寶的大小便樣本,在1—2小時內去醫院讓醫生檢查,其結果也比較準確。
無需擔心的“異常”情況
1夏天尿布上出現粉紅顆粒和冬天尿布發白都是正常現象,前者是尿酸鹽結晶形成的,後者是鈣物質遇冷形成的。
2如果寶寶大便次數少,便質較幹,父母也不必擔心,寶寶就是有些便秘,適當給他喝點水或者稀釋果汁來潤滑腸道,促進腸胃蠕動即可。
寶寶的洗護
怎樣給新生寶寶洗澡
買個小浴床,洗澡時把浴床放在水中,讓寶寶躺在上麵,媽媽操作起來會很方便。洗澡的具體步驟如下。
1準備洗澡水,水溫在38℃左右,然後放入浴床,將孩子包裹著浴巾放在浴床上,身體完全浸入水中後,再拿掉浴巾,注意讓孩子頭部始終在水麵上。
2用一條幹淨的毛巾沾水擦洗寶寶的頭和臉。先洗眼睛,然後到其他部位,由臉中央向兩側擦洗,這時要注意用手輕輕按住寶寶的耳廓,蓋住耳孔,以免進水。
3換一條幹淨毛巾擦洗寶寶的身體。腹股溝、腋下、腳趾縫以及其他褶皺處要仔細清洗。
4洗幹淨後把寶寶抱起,立刻用大浴巾包裹。
待孩子身體完全幹燥,就可以穿衣服了。
提醒:一定要注意避免寶寶突然使勁地蹭腿掉下去,洗完不要忘記給寶寶全身尤其是褶皺部分塗上爽身粉。另外,新生兒不必過多洗澡,因為其皮膚嬌嫩且不會分泌太多汗液,熱天每天洗一次,冷天隔2—3天洗1次即可。
新生寶寶私處的護理方法
女寶寶的護理
女孩陰道內菌群複雜,但能相互製約形成平衡,在護理的時候盡量不要打亂這種平衡,清潔時用溫開水即可。清洗前要洗幹淨自己的手,然後用柔軟的毛巾由上而下、從前向後擦洗,先洗陰部後洗肛門,以免肛門髒汙汙染陰道。另外要注意隻能清洗外陰,不要清洗陰道裏麵。
男寶寶的護理
男孩的私處也需要天天洗。清洗前檢查一下尿道口有無紅腫、發炎。沒有異常時用溫開水輕輕擦洗陰莖根部和尿道口即可,擦洗前同樣要洗幹淨自己的雙手。如果發現有紅腫要及時就醫。
寶寶的身體護理
口腔護理
新生兒的口腔皮膚很柔嫩,黏膜較薄,父母在做清潔時不能用太大力,以免造成傷害。在喂完奶後,給寶寶喝些溫開水,可以將寶寶口腔內殘留的乳汁衝刷掉一些,起到有效滋潤和清潔口腔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