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有“擬態”和“保護色”,大自然的各種生物才能代代繁衍,維持起碼的生存空間。而一般來說,會擬態的生物往往兼具有保護色,因此又會擬態又有保護色的,生存條件較隻有保護色的要好。
在人的世界裏,也有“擬態”和“保護色”的行為,最具體的例子便是間諜,從事這種工作的人要隱藏自己的身份,並且要避免被人識破,他們所使用的“擬態”和“保護色”就是在角色扮演上盡量和周圍人接近,讓人分不出他是“外來者”。所以間諜要執行任務時,都要先模擬當地的生活,穿當地的衣服,說當地人的話,吃當地的食物,研究當地的曆史、民俗,為的是把自己“變成”那裏的人,以免被人辨識出來。這是人類對“擬態”和“保護色”的運用。
你不是間諜,也不太可能有機會當間諜,可是在人性叢林裏,你有必要對“擬態”和“保護色”有所了解,並且學會運用,尤其當你和周圍環境比較,呈現明顯的“弱勢”時,更應該好好運用這兩種大自然賦予生物的本能。例如:初到一個新單位,應盡量入鄉隨俗,同這個單位的文化,隨著這個單位的脈膊呼吸,也就是說,遵守這個單位的“規矩”和價值觀念。這是尋找“保護色”,避免自己成為與周圍環境格格不入的鮮明目標,否則會造成別人對你的排擠。如果你特立獨行,自以為是,那麼苦日子必定跟著你。當你的顏色和周圍環境取得協調後,你也已成為這個環境中的一分子,而達到“擬態”的效果。到了這個地步,起碼的生存環境就已經營造完成,不致發生問題了。
“擬態”的特色之一是靜止不動。有保護色,又靜止不動,那麼誰也奈何不了你。因此在人性叢林裏,你為了避免不必要的災禍,必須嚴守“靜止不動”的原則,也就是說,不亂發議論,不顯露你的企圖,不結黨結派,好讓人對你“視而不見”,那麼就可以把危險降到最低程度。
有些人在家被搶,是因為房子裝璜得太漂亮了,讓人一看就以為是有錢人家;有人半夜遇劫,是因為戴著名貴首飾。這是他們不知“擬態”和“保護色”的作用。有些大富翁出門一襲粗衣,以計程車代步,這種人就深懂“擬態”和“保護色”的奧妙。
“擬態”和“保護色”的本能是生物演進的結果,“弱者”有,“強者”也有。“弱者”是為了自身安全,“強者”是為了不讓“弱者”發覺。大自然的奇妙,其實也一樣存在於人性叢林之中,好好體會。
(2)有時不妨搞一點體麵的“小騙局”。
人不能沒有真誠,即使是最無恥的騙子,也有知心朋友,也有說真話的時候。同樣,生活從不真正禁絕謊言,謊言雖不可提倡,可你也不必對它深惡痛絕。因為謊言是人類共同的朋友,哪個人敢說自己“從不撒謊”呢。這句話本身就是一句漂亮的謊言。惡意的謊言是造謠、誹謗,不屬此列。
英國人文主義者阿謝姆說:“在適當的地方說適當的謊言,比傷害人的真話要好得多”。可見,說謊也是人類生活中不可避免的現象,是一種自我保護的生存計策。
適當的謊言可以體現為以下三種表現方式:
其一,以虛掩實。
在適當的時候,可以用善意的謊言去掩蓋真實。當然,這裏所說的“虛”和“實”都是相對而言的。為了謀得一份理想的職業,在推銷自己的過程中,可以利用自身的優勢去求職。在表現你的優勢時,有不同的表現方式,善意的謊言就是表現方式之一。
一位中文係碩士為了能在外貿部門謀得一份職業,說自己是外語係畢業的碩士生。當然,他的外語水平的確不錯,通過五關,斬了六將,他得到了這份工作。他是外語係畢業是虛,中文係畢業才是實,可他的外語水平很高,又是實。如果他告訴主考人說自己是中文係畢業的實話,那麼在眾多的求職者中,盡管他的水平出類拔萃,恐怕連第一關也過不了。但不管怎麼說競爭還是憑實力的,為了讓你的實力被人承認和欣賞,是可以用一些適當的謊言的。
其二,以實掩虛。
有時需要用部分真實來掩蓋謊言,使說出去的謊言能夠掩蓋虛假之處,給人一種十分真實的感覺。
比如,身材矮小的人易給人一種真實感,因為身材矮小是對方當場就能看到的事實,這是一種真實,通常容易使別人產生錯覺,覺得他所說的話也是真實的。有一個小個子年輕人就喜歡說:“我們矮人不說大話”。實際上他是用身體矮小的真實掩蓋說話中的虛假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