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三,虛實相間。
我們常聽有人抱怨別人或自己的朋友說,不知他說的話哪句是真,哪句是假。其實,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人們說話時總是虛虛實實,真真假假,虛實相間,真假各半的。有些真話不必太在意,有些假話也不必追究,弄清楚主要的和次要的,把握住影響大局,事業才能穩步發展。
要想把“適當謊言”運用得恰到好處,還有兩個要訣需要掌握。
要訣之一為“斬釘截鐵”。
即講話時要語氣堅決,斬釘截鐵地加以肯定或否定,這比語氣不明確更具有強烈的傳達力和說服力。說話時要有一副千真萬確、信心十足的樣子。比如在參加競選時,經常用“我所說的話一定會付諸實現”、“我絕不會辜負各位的信賴”這樣的語句,人們在聽到這充滿信心和斬釘截鐵的語句以後,就逐漸為你所說服。相反,語氣較弱的話語,說服力就減低了許多,聽上去真實感也不那麼強烈。有時要借用別人的話,把無根據的話說成有根據的話來取得對方的信任。如果不是你直接得來的消息或情報,你故意先說出“我也是從某方麵聽來的”這句話,然後再透露消息般地把要說的話說出來,人們就容易相信,從而達到你的目的。
要訣之二為“醉翁之意不在酒”。
你要學會以仿佛要忠告對方的態度,讓對方接受不利的內容。以這種方式獲得對方的信任,達到你的目的,這是勸告的技巧,也是謊言技巧的具體運用。
人總是比較容易接受了解自己煩惱和感覺的人的勸告,而且易產生一種“知我者你也”的相見恨晚的感覺。因此,你要先將自己的想法隱藏在心中不說,假裝出一副若無其事而又傾聽對方講話的樣子,聆聽對方的不滿和煩惱。在對方將自己心中的話都宣泄出來後,再以諒解的語氣去說對方,使對方感到你是為他著想的,使他產生開放的心理。當這種心理出現以後,縱使你提出不利於他的內容,對方也會輕易接受,這才是你的真正的目的,而勸告隻不過是你取得對方信任,達到目的的技巧而已,這就叫“醉翁之意不在酒”。
不要忘了,“謊言”的運用永遠是有限度的,就是要能在適當的時候,適當的地方運用,又要有適當的手段。
(3)遇強示弱,遇弱示強。
叢林裏的生態圈似乎是天定的,強與弱,誰都不可能去改變。但人類社會卻不同,人類固然也有先天的強與弱以及後天的強與弱,但因為人類有智慧,可以通過學習及經驗的積累,在人性叢林裏巧妙地獲得生存的機會,並進而為自己爭取利益。
有一個法則是值得在人性叢林裏進出行走時參考的,那就是遇強則示弱,遇弱則示強。人不太容易去改變自己條件的強或弱.但卻可以用示強或示弱的方式,為自己爭取有利的位置。
“遇強則示弱”的意思是:如果你碰到的是個有實力的強者,而且他的實力明顯高於你,那麼你不必為了麵子或意氣而與他爭強,因為一旦硬碰硬,固然也有可能摧折對方,但毀了自己的可能性卻很高。因此不妨示弱,好化解對方的戒心。以強欺弱,勝之不武,大部分的強者是不做的。但也有一些具有侵略性格的“強者”欺負“弱者”的習慣,因此示弱也有讓對方摸不清你的虛實,降低對方攻擊有效性的作用,一旦他攻擊失效,他便有可能收手,而你便獲得了生存的空間,並反轉兩者態勢,他再也不敢隨便動你。至於要不要反擊,你要慎重考慮,因為反擊時你也會有損傷,這個利害是要加以評估的。何況還不一定能擊敗對方,“存在”才是主要目的。
“遇弱則示強”的意思是:如果你碰到的是實力較你弱的對手,那麼就要顯露你比他“強”的一麵,這並不是為了讓他來順從你,或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或優越感,而是弱者普遍有一種心態,不甘願一直做弱者,因此他會在周圍尋找對手,好證明他也是一個“強者”,你若在弱者麵前也示弱,正好引來對方的殺機,徒增不必要的麻煩與損失。示強則可使弱者望而生畏,知難而退。所以,這裏的示強是防衛性的,而不是侵略性的,因為侵略也必為你帶來損失,若判斷錯誤,碰上一個“遇強示強”的對手,那你不是很慘嗎?
人性叢裏沒有絕對的強與弱,隻有相對的強與弱,也沒有永遠的平衡。國與國之間不易做到此點,但人與人之間卻不難做到,隻要你願意,也不論你是弱者或強者。“遇強示弱,遇弱示強”,隻是其中一種方法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