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別得罪人(1 / 3)

當官最怕得罪人。不論對方是君子,還是小人,都以不得罪為妙。誰也保不準哪天他給你捅捅漏子,煽一煽風,點一點火,弄得你焦頭爛額,上下兩難。還有,對於個別爭氣的下屬,說不定哪天成了你的上司,得罪了這種人更是吃不了兜著走。

智者告訴我們:

(1)“小泥鰍”有時也能掀大浪。

從古至今,有所作為的領導人都深深地體會到尊重“小人物”的重要。唐代政治家魏征把君民關係比喻為船和水的關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毛澤樂說兵民是勝利之本;人民群眾是真正的英雄,是曆史的主人。維吾爾諺語說得好:“離開群眾的人,就像落地的樹葉。”

《史記·魏公子列傳》中說:魏公子無忌為人仁厚,又能禮賢下士,凡是士人,不論才能高低,都能謙虛地以禮相待,不因為自己富貴就怠慢士人。因此,縱橫幾千裏地方的士人,都爭相前往歸附他。他招徠的食客有三千人。在這期間,各個諸侯因為公子賢能,門客又多,輕易不敢侵犯魏國。

魏國有個隱土名叫侯贏,七十多歲了,家境很窮,隻好去做大梁夷門的守門人。魏公子聽說後,就前去問候,要贈送他豐厚的財物。侯贏不肯接受,公子就擺設酒席,大請賓客。客人坐定之後,公子帶著禮物,空著車子左邊的座位,親自去迎接夷門侯先生。

侯先生整了整破舊的衣帽,登上了公子的車毫不謙讓坐在上首,想借此來觀察公子。公子握著韁繩,更加恭敬。侯贏又對公子說,“我有個朋友在街上屠宰坊裏,希望委屈你的車馬,讓我去訪問他。”公子駕著車子來到市場,侯贏下車去會見他的朋友,故意久久地與朋友談話,暗中觀察公子。公子臉色更加溫和。市場上的人都看著這個場麵。這時候,魏國的將相、王族、賓客濟濟一堂,等候公子舉杯祝酒。隨從人員暗地裏都罵侯贏。侯贏看到公子的臉色始終不變,才辭別朋友,登上了車子。來到公子家,公子領著侯贏坐在上首,並向他一一介紹賓客。客人們都吃驚不已。飲酒正酣時,公子起立,來到侯贏麵前向他敬酒祝福。侯贏便對公子說:“我隻是夷門的守門人,而公子卻委屈車馬,在大庭廣眾之中親自去迎接我,本不應該去訪問朋友,卻委屈公子去了一趟。然而我侯贏要成就公子的美名,故意讓公子的車馬久久地停在市場上,去訪問朋友,借此觀察公子,公子卻更加恭敬。市民大多把我看作小人物,而認為公子是有德行的人,能謙恭地對待士人啊!”此後,侯贏成了公子的上賓,並為公子的事業作出了貢獻。

魏公子無忌之所以對許多別人看不上“小人物”如此屈尊拜訪,就在於他認識到了“小人物”蘊藏的巨大潛能,自己可以借助這種力量去達到政治目的。

(2)三年河東,三年河西。

一個領導人樹立“四兩撥千斤”、“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意識,才能有所作為。要知道,人是最複雜的動物,你應該盡力去了解你的下屬中潛藏著哪些人物,他們各有哪些才能、特長,有什麼樣的家庭背景、社會關係?他們的同學、朋友都是一些什麼人,他們的同學、朋友又有一些什麼樣的家庭背景和社會關係。

不要忽視“小人物”,在他們身上不經意的投入,有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連鎖反應。也許,你隻是因為一點家務事而心情不好,但卻把這種不良情緒帶到了工作中,並且不加遏製地在下屬中任意發泄,讓這些微不足道的“小人物”成為“出氣筒”、“受氣包”,當然大多數下屬隻能忍氣吞聲,但是,其中一些有個性且自尊心很強的人,會在某一天乘你不備,重創你一下。

也許,這些人有很不一般的家庭關係,其中就有人可以直接參與對你的提拔任免,你的行為正處於人家的監控之中,“授人以柄”,豈不因小失大?

也許,這些人頗有才華.幾年以後,其中會有人處於和你平級、甚至高於你的位置,這樣,等於給自己樹立了未來的敵人,使你後悔莫及。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世界是不斷變化的,沒有一成不變的事情。“小人物”不會甘於永遠充當“小角色”,或許有一天也會變成“大人物”,多一個朋友總比多一個敵人強。或許,當你消息閉塞時,會有一個你意想不到的朋友,給你送來一則起死回生的消息,幫你力挽狂瀾;當你仕途低迷時,會有人扶你一把;或者在你的單位進行民主評議的時候,你這個群眾關係好的人所得的票數比別人多。

《戰國策》記載了這樣的一個故事:中山國君宴請都城裏的軍士,有個大夫司馬子期在座,隻有他未分得羊羹。司馬子期一怒之下跑到楚國,勸說楚王攻打中山國。中山君被迫逃走,他發現,逃亡時有兩個人拿著戈跟在他後麵,寸步不離地保護他。中山君回頭問這兩個人說:“你們是幹什麼的?”兩人回答說:“我們的父親有一次快要餓死了,你把一碗飯給他吃,救活了他,我父親臨終時囑咐我們:‘中山君如果有難,你們一定要盡死力報效他。’所以我們決心以死來保護你。”中山君感慨地仰天而歎:“給予,不在於多少,而在於正當別人困難時;怨恨,不再於深淺,而在於恰恰損害了別人的心。我因為一杯羊羹而逃亡國外,也因一碗飯而得到兩個願意為自己效力的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