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注意交談的忌諱。
求人辦事,要少說喪氣話。
有些求人者喜歡把自己貶得很低,比如說:“像我這樣的人,不過是可憐的小老百姓罷了!”或者說:“你也看到啦,我就是這麼沒用!”雖然你的出發點是為了謙虛,但如果你不希望別人覺得你是個陰沉的人,那麼最好不要用這種對自己不利的語氣談論自己。
當然,偶爾這麼說說倒無所謂,但久而久之就會成為習慣性的說法。這點你隻要觀察喜歡說這一類話的人,即可發現他們經常在用。至於對方會有什麼樣的反應呢?或許一開始並沒有特別在意,但如果每次見麵所聽的都是這種腔調,就會逐漸覺得和這種人見麵沒什麼意思。更有甚者,還會令自己產生一種想法:這不是謙虛,而是真的沒用;這一點即是心理學所謂的“累積暗示效果”所發生的作用。如果你經常對孩子說“你真沒用”或“你真笨”等,即使孩子十分正常,久而久之也會覺得自己真是個沒用的人。經常聽到的話就會認為是對的,這是人類天性的特性之一。
因此,貶低自己的做法,不僅對自己毫無益處,反而還會弄巧成拙,使別人以為你真是如你自己所說的那麼一個人。試想,別人今天幫了你,或多或少是想到你明天會對他有用,可你卻一再聲明自己沒用,其後果可想而知。
不要把擔心和急切的負麵意識暴露給對方。
求人者都希望自己成功,因此,都會本能地盡量避免使用帶有負麵性或者否定性含義的詞語,盡可能不使用引起對方戒備心理的話語。
人們的潛意識裏又常常有一種被害者意識,即老是懷疑自己是不是會受到不利的對待,這種意識顯然是否定的、負麵的。但通常這種意識並不表現為明顯的對話,而是作為一種恐懼、擔心、緊張不安的心情表現出來。
這種負麵的意識傳遞給對方,往往會使對方產生懷疑,以至於將心理封閉起來,使進一步的溝通變得困難。
另外,常見的導致求人失敗的話語大致有下列幾種:
1)急於求成催促對方的話。
2)猜疑對方身份、權力的話。
3)推諉責任的話。
4)讓人情緒低落的話。
5)責備對方的話。
6)唯利是圖、充滿銅臭的話。
設想一下,如果你麵對的登門請托者老是說這類生硬的、令人喪氣的話,對他產生懷疑是自然的,甚至還會產生反感,與他繼續交談的興趣都會消失,更不要說幫你的忙了。
此外,求人不同於聊閑天,必須循序漸進,不可草率了事,所以,說話方式必須有所注意:
交淺言深,不分親疏。這樣會讓人感到你的華而不實。
喋喋不休,或經常搶白,不給對方開口的機會。
吹噓自己,輕視他人。“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都是通用的定理。
說話太快或說話戰戰兢兢,囁囁嚅嚅,說話聲音太小,聽不清楚、。這些都是不可取的說話方式,因為這樣顯得你自卑。
話題飛來飛去,東拉西扯不得要領。這樣讓人難以了解你所要說的究竟是什麼。
一副看穿別人的眼神及說話方式的樣子,去挑別人不懂的術語或專業用語。這是很容易引起對方的強烈反感的。
在關鍵問題上搪塞,打馬虎眼,說不出重點。說明說明,貴在“明”.如果所求不“明”,誰會答應你呢。
模棱兩可,使人燃不起熱忱。求人商談,要目標明確,引起對方的共鳴,模棱兩可,會讓人失去興趣。
(7)聽人講話的7個要訣。
有些人在求人時,自己滔滔不絕地嘮叨個沒完,一遍遍地訴苦,沒完沒了地恭維對方,以為這樣就能博取對方的好感。殊不知這樣是很無禮的。
所以,在此給你一句忠告:求人辦事,說話交談,要管住自己的嘴巴,豎起你的耳朵。要想達到目的,首先要當個好聽眾。
當你認真地聆聽別人講話的時候,你的認真,你的全心全意,你的鼓勵和讚美都會使對方感到你在尊重他,幫助他,當然你也會得到善意的回報。
求人是一門藝術,聽別人講話也是一門藝術。
你不要以為別人講話的時候你在認真地聽,據有關資料顯示,人說話的速度大都是每分鍾120至180個字,而思維的速度要快四五倍。所以,一個人聽別人講話時注意力容易分散,常常隻能聽進去一半。
怎樣改善聆聽的能力?以下提幾點建議:
1)保持耳朵的暢通。
請你閉上嘴巴。在與人交談時,盡量地使對方談他所感興趣的事,並用鼓勵性的話語或手勢讓對方說下去,並不時地在不緊要處說一兩句讚歎的話,對方會認為你在尊重他。
2)全心全意地聆聽。
輕敲手指或頻頻用腳打拍子,這些動作是會傷害對方的自尊心的。眼睛要看著對方的臉,但不要長時間地盯住對方的眼睛,因為這樣會使對方產生厭惡的情緒。隻要你全神貫注,輕輕鬆鬆地坐著,不用對方將音量放大你也可以一字不差地聽進耳朵裏。
3)協助對方把話說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