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話的人滔滔不絕,而你又毫無興趣,覺得用時光和精力去應酬他十分不值得的時候,你應該用更好的方法使他停止這乏味的問題,但最重要的是,不可傷害他的自尊、尊嚴。最好的方法是巧妙地引開他的話題,而談別的話題,這個別的話題最好是他所內行的或是所喜歡的題目。
(2)如何掌握傾聽藝術。
人人都希望提高自己聽的效率,做一個好的傾聽者。而要想做一個好的傾聽者,就要了解善於聽講的人有哪些特征,然後自己也去學習。好的傾聽者有哪些特征呢?主要有:他們善於從講話者的話裏尋找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他們把聽人講話當成增長知識或了解情況的機會,從不放過任何信息;他們明白自己也有個人的偏見.因此總是盡量避免主觀臆斷;他們避免讓對方的話影響自己的情緒,盡量保持冷靜與客觀態度;他們重視談話者的獨到見解,而不是斤斤計較現實上的對與錯、可行與不可行;他們在交談之後願意花時間去回顧交談的全部內容,整理出自己的想法,以便為下次雙方交談作準備;他們在心裏把一段話的概要整理出來,把疑問提出來,同時也能洞察對方口頭上未表達出來的意思。把這些特征用另一種方式來形容,就是:
——他們保持開放、好奇的心靈:
——他們隨時注意別人的新構想,並把所聽到的和自己已知的知識結合在一起:
——他們有自知之明,因而聽別人講話時不會持主觀態度:
——他們能深刻體會所聽到的事情:
——他們總是試圖驗證自己的觀念、經驗和想法,也願意在必
要時改變自己的價值觀、態度以及自己與對方的關係,這就是說,他們並不是“頑固不化”的人,而是善於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的積極進取者。
(3)傾聽的十項原則。
無論你與人交往的目的是什麼,都要掌握聽人講話時應該注意的事項,即掌握聽的規則,從而提高交往的效率。現將聽的十項規則列舉如下。
1)要搞清自己聽的習慣。
首先要了解,你在聽人講話方麵有哪些好的習慣?有哪些壞的習慣?你是否對別人的話匆忙作出判斷?是否常常打斷別人的話?你是否經常製造交往的障礙?了解自己聽的習慣是正確運用聽的技巧的前提。
2)不要逃避交往的責任。
要記住,交往的雙方缺一不可,既有說話者,也有聽話者,而且每個人都應輪流扮演聽話者的角色。作為一個聽話者,不管在什麼情況下,如果你不明白對方說出的話是什麼意思,你就應該用各種方法使他知道這一點。在這裏,你可以向他提出問題,或者積極地表達出你聽到了什麼,或者讓對方糾正你聽錯之處。如果你一言不發,或者一點表示也沒有,那麼,誰能知道你是否聽懂了對方的話?
3)全身都要注意。
要麵向說話者,同他保持目光接觸,要以你的姿勢和手勢證明你在傾聽。無論你是站著還是坐著,與對方要保持在對於雙方都最適宜的距離上。要記住,說話者都願意與認真傾聽、舉止活潑的人交往,而不願意與“木頭人”交往。
4)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對方所說的話上。
既然每個人集中注意力的時間不長,你在聽話時就要有意識地把注意力集中起來,要努力把環境幹擾壓縮到最小限度,避免走神分心。積極的姿勢有助於你把注意力集中在對方所說的話上。
5)努力理解對方的言語和情感。
這就是說,不僅要聽對方傳達的信息,而且要“聽”對方表達的情感。例如,假設一個工作人員這樣說:“我已經把這些信件處理完了。”而另一個工作人員卻這樣說:“謝天謝地,我終於把這些該死的信件處理完了!”盡管這兩個工作人員所出發的信息的內容相同,但後者與前者的區別在於他還表達了情感。一個不僅傾聽工作人員講話的內容,而且理解他的情感的細心的領導者,在下達新的任務以前,就已經取得了交往的高效率。
6)要觀察講話者的非語言信號。
既然交往在很多時候是通過非語言方式進行的,那麼,就不僅要聽對方的語言,而且要注意對方的非語言表達方式,這就是要注意觀察說話者的麵部表情、如何同你保持目光接觸、說話的語氣及音調和語速等,同時還要注意對方站著或坐著時與你的距離,從中發現對方的言外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