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是財源,善是財路。

——李嘉誠

在李嘉誠的經商原則中,以善從商是始終不變的,因為他懂得唯有從善才會生意興隆。

李嘉誠終生難忘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飯碗危機”。

他在茶樓跑堂時,有一天,一位生意人在大談生意經,李嘉誠聽得入迷,竟忘了侍候客人茶水。待聽到大夥計叫喚,才慌裏慌張地持茶壺為客人倒茶,結果不小心把水灑到茶客的褲腳上。

李嘉誠嚇壞了,木樁似地站在那裏,一臉煞白,忘了向這位茶客賠禮謝罪。茶客是茶樓的衣食父母,是堂館侍候的大爺,若是挑剔點的茶客,必會甩跑堂一個耳光。

李嘉誠進茶樓是頂一個小夥計的空缺。該小夥計犯的是李嘉誠同樣的過失。該小夥計倒黴,那茶客是“三合會白紙扇”(黑社會師爺)。老板不敢得罪這位“大煞”,逼小夥計下跪請罪,然後當即責令他滾蛋。

李嘉誠深知不妙。這時,老板跑了過來,正待斥責李嘉誠,不料那生意人茶客卻為李嘉誠開脫說:“不怪他,是我不小心碰了他。”

茶客走後,老板對李嘉誠說:“我知道是你把水淋了客人的褲腳。以後做事千萬得小心,萬一有什麼錯失,要趕快向客人賠禮,說不定就能大事化小。這客人心善,若是惡點,不知會鬧成什麼樣子。開茶樓,老板夥計都難做。”

母親知道後,說:“菩薩保佑,客人和老板都是好人。”她又告誡兒子,“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積善必有善報,作惡必有惡報”。

李嘉誠後來再也沒見過那位好心的茶客。他成巨富後對友人說:“這雖然是件小事,在我看來卻是大事。如果我還能找到那位客人,一定要讓他安度晚年,以報他的大恩大德。”

知恩圖報,以善從商,是李嘉誠商業生涯的準則。即使後來在股市上要風得風,要雨得雨,李嘉誠始終恪守善意收購的原則。他總會將刀光劍影化作和風春雨,皆大歡喜。以至於有人戲稱,要挫敗李嘉誠的收購計劃很簡單,隻要說一聲“我不願意”,李嘉誠絕對不會惡意收購的。

此外,李嘉誠一生所做的慈善義行不勝枚舉。善心佛性為李嘉誠樹立了良好的形象,生意滾滾而來。正如他自己說,善是財源,善是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