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不幸福的時候(1 / 1)

不少有痛經史的年輕女子,往往會被告知,婚後就好了或至少有一定程度的改善!這其中的醫學之道不得而知,應與內分泌等變化有關。

可這並不表示,婚姻包治百病,不僅不包,還可能“包致百病”。若婚前不幸福,婚後也往往無法幸福,如果你跟這個男人不幸福,那麼,跟其他男人也未見得幸福。說直接些吧,幸福和結不結婚沒關係,甚至跟你嫁給誰也沒多大關係。

環顧四周,過得最自在的女人,往往並不是那些看似嫁得好的。

我有個中學女同學,姿色一顆星的那種,當年我們以不諳世事的淺薄為她的幸福擔著憂。誰想她婚後過得挺好,丈夫是公務員。某次同學聚會,大夥都發現她漂亮了不少!當了母親後的滋潤調和了之前外形的“糙”,與她自身性情裏的敦良糅合在一起,像粗陶上了釉。

另一個女同學,姿色近五顆星,她也充分意識到自己的漂亮,卻命途多舛。結了,離了。又結,又離。兩任前夫“條件”都不錯,但就是沒過下去。如是反複,五顆星損耗到三顆星以下。

聚會時,當年的“五顆星”一身名牌,但誰都看出名牌背後暗藏的憔悴。那位“一顆星”女生,過著“經濟適用型”人生,卻不影響她的幸福度。她像女版解曉東,何時看去都是“今兒個老百姓呀,真呀真高興”!她對一切皆滿意,包括坦然自己外形的“糙”,她常自我調侃──有次她告訴我:你說我媽可氣不,今天上街回來高興地告訴我,我今兒碰著一個比你還難看的姑娘!

我倆大笑起來。

“一顆星”就是這樣超越她的“糙”,散發另一種魅力的。曾經,我是多麼羨慕“五顆星”啊!青春時代,我認為像她這樣俏麗的女人不消說,幸福會如影隨形。後來,才發現,造就幸福的根本不是外貌、物質這些肉眼可視物,它們是另一些隱形物,比如性格、情商。

一直以來,女人習慣了追求具象的“幸福”,包括“嫁得好”。一旦擇定伴侶,女人們寄予了太多期待:他要為我今後的幸福負責!若今後過得不舒心,那都是他造成的,是他敗壞了我的幸福。

一個女人若把砝碼全押在對方身上,風險可想而知。胡茵夢曾用很多年來擺脫“李敖前妻”這標簽,致力靈修後,她說:“男人大多阻於麵子和競爭,女人則阻於情感的依賴性和匱乏感。如不戒掉愛情的毒癮,那她內心就始終是個小嬰兒,不能自給自足,更難以煥發出內在的生命能量來。”

如果足夠自洽,什麼境遇都能活得興興頭頭,幸福有時不過是──“幹卿底事”!碰上一個什麼樣的人固然重要,更關鍵的,你是個怎樣的人?你會將一段關係帶往哪裏?是踏上開往春天的地鐵還是帶進溝裏?

與幸福的關係有多親密,取決於人與自我有多親密。

曾主持一個情感專欄,每期收到不少郵件,主題多為吃水很深的“怨與惑”。有些女人,她們似乎總遇人不淑,無論婚前婚後,備受侮辱與損害的命運從未改變。

這些遭遇讓我想到宇宙學中的“暗物質”:那些不發射任何光及電磁輻射的物質,它無法直接觀測,卻能幹擾星體發出的光波或引力。

命運的“暗物質”,與性格相關。比如,在一段關係中,當事者總屬於失敗或弱勢角色,要麼,就是令對方難以相處的咄咄強勢。

他們,並不自察。

也許可以命名為“受傷害體質”或“暗體質”,這類體質多半有性格共性,比如,他們認為自己不夠資格獲得更好的關係,並且,“美好意味著不真實,幸福預示著更大的不幸”,比起爭取幸福,他們更習慣在熟悉的暗黑中找尋安全感。

這可能是許多婚前不幸福的人,婚後也無法幸福的原因。

即使有個伴兒為其打亮外部一束光,卻無法解決其內部黑暗。那根內部的燈繩,也許在很久前就已損壞。當外部光源甫一消失,一切陷入了黑燈瞎火。

“原來,當一個人孤獨的時候,總是不顧一切地孤獨著的。”那麼,是否可以說,“原來,當一個人不幸福的時候,總是不顧一切地不幸福著的。”

對“暗體質”的人來說是如此吧,盡管他們那麼渴望一個正常命運!

多數的人,處在半明半暗中。

明暗的交替如月食變化,也像月食一樣,經曆了諸種“蝕”與“暗”之後,仍要勉力朝向“生光”與“複圓”的狀態,使生活得以繼續。